即將卸任的張志賢資政星期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一些外國勢力企圖介入我國政治,因為他們意識到有政黨有意利用種族和宗教當做籌碼。他說外部糾紛和課題被引入我國政治,甚至成為一些政黨的議題。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說:「種族和宗教是很容易造成分化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敏感地處理這些課題。涉及建立團結、和諧和共識面對很多困難。如果我們走上這條路,我會非常擔心,這對新加坡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回顧33年的政治生涯,張志賢說他在擔任教育部長時推進的兩項改革讓他最滿意。第一是徹底改革教師的職業發展,除了薪資也給予他們教學,領導和專科發展途徑,從而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第二是建立工藝教育學院,給予學生不同的教育模式,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我曾經告訴過同事,如果我們的教育體系是好的那與我無關,因為決策都是前輩制定的。但如果未來你認為教育體系不好,那是我的錯,因為決定是我做的,因為教育成果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見到。學生的求學道路從幼稚園到學校,然後接受高等教育,約20年的時間。所做的決策要到15、20年後才會看到成效。」
身為白沙-榜鵝團隊的領軍部長,張志賢笑談區內最大的改變是居民變老了。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表示:「是真的,我第一次到白沙時是1997年,那是28年前了。那時候到處都是嬰兒車和嬰兒,現在我四處走動時,看到更多的是輪椅。當我第一次看到時我覺得糟糕了,但是後來想了想其實很好,因為這意味著我的居民即便老了,也可以到戶外享受社區生活。我的一些年長居民告訴我,跨島線需要這麼久才通車,不知道到時我還會不會在,但我告訴他們不要擔心,地鐵通車後我會到這裡和他們一起乘坐。」
張志賢也回憶起1992年踏入政壇時首次在群眾大會上發表華語演說的準備工作。
「你知道卡帶,這是1992年的卡帶,當時的汽車還可以播放卡帶。所以我開車時一直播放,從我家開車到馬林百列,不斷地收聽,這樣我就可以在群眾大會上發表華語演說。教我華語的堂姐站在觀眾席,她和姐妹都在笑我,因為我的發音不太準確。」
針對退休後是否會繼續以其他形式做出貢獻,張志賢表示他已告訴黃循財總理,將以任何形式來支持第四代領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