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的一張電腦斷層掃描圖以往需要技師、放射師和心臟醫生來分析,整個過程需要兩到四小時。國家心臟中心領導的團隊根據本地5000名病人的數據,研發一套人工智慧心臟病變分析系統,在十分鐘內就能完成分析工作,可省下約90%的時間。分析精準度介於85%到99%。除了快速,系統也能監測到更為細緻的數據。
心內科主任和核心臨床負責人新加坡國家心臟中心高級顧問醫生巴斯克然助理教授說:「有了這套系統我們不僅觀察斑塊的組成,還精準到每立方毫米的斑塊類型。也就是說我們能判斷它是非常脂肪性的、纖維性的,還是非常堅硬或鈣化的。這些信息對研究和病發的預測有重要意義。我們還會評估心臟周圍或心臟外部的脂肪情況。目前這些都沒在臨床流程中推行,因為過程太繁瑣。人工智慧將有助於把這些流程自動化。」
心血管系統和人工智慧技術實驗室聯合主任和核心技術負責人鍾良副教授說:「對病人來說當然很開心是可以拿到報告,尤其在當天甚至更短的時間,縮短我在看病並且在醫院等候的時間。更早的發現或知道我自己的心臟的狀況,因為我有了報告,那麼上面的信息可以給我一個比較完整及時的信息。」
團隊希望計劃試行的一年內,讓參與的三家醫療機構,國家心臟中心、國大醫院和陳篤生醫院的300名病人使用這套系統。國家心臟中心每天進行約15到20次的電腦斷層掃描,如果運用人工智慧系統來分析,估計一天可應付多兩、三倍的掃描。如果接下來獲得批准,有望在全島公共醫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