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上拜登的前列腺癌 也是「新加坡男性的痛」

12小时前

美國前總統拜登近日確診晚期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

根據美國媒體所引述的醫生及專家說法,主要意見皆認為,拜登餘生雖已無法治癒前列腺癌,但在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下,改善生活品質及「多活幾年」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實際上,前列腺癌也是「新加坡男性的痛」。

新加坡癌症登記處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間,前列腺癌是新加坡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占所有男性癌症的17.4%,總確診數達7515例。

這相當於每21名新加坡男性當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前列腺癌。

所幸,前列腺癌雖然較普遍,但殺傷力較低。

前列腺癌的五年存活率近年來已提升至接近90%,高於其他癌症。

前列腺癌是新加坡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聯合早報)何時進行相關篩查?新加坡衛生部的癌症篩查指南並未特別倡導所有男性群體進行前列腺癌篩查。

這與美國普遍的做法相若,這是因為一些醫療專家擔心,相關檢測可能出現假陽性結果,或檢測出一些生長緩慢且終其一生都不會威脅病人性命的癌症,若過度治療反而會弄巧反拙,迎來隨之衍生的危害。

然而,關於何時該進行前列腺癌篩查,仍有一套基準可供參考:

本地醫生一般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應考慮定期做相關檢測。

此外,如果有父親或兄弟在65歲前患上前列腺癌,則屬於高風險群,醫生會建議這類男性從45歲開始篩查。

若有兩個上述親屬有前列腺癌病史,更應從40歲開始篩查。

篩查前列腺癌的檢測項目包括血液檢查,即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簡稱PSA)、直腸指診,以及更進一步的前列腺活檢(抽取列腺活體組織樣本化驗)等。

年長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相對年輕男性高。(聯合早報)如何治療?由於前列腺癌生長速度不會太快,醫生會以「格里森評分級別」(Gleason score)及病人血液中的癌症癌症指數(cancer marker)判斷癌症是否最終會威脅他們的生命。

對於早期且低風險的患者,醫生通常採取「主動監測」方法,通過定期檢查及監測來觀察病情發展,避免不必要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

對於中度至高風險患者,則會推薦外科手術或放射治療。

至於晚期患者,治療目標主要是減輕症狀及延長壽命。激素治療是目前的主流做法。

由於前列腺癌細胞需要雄激素才能生長,醫生通過降低或阻斷體內的雄激素水平,來協助患者有效控制癌症發展。

這可能也是拜登醫療團隊目前與他和家人討論的治療方案之一。

有鑒於拜登的年紀,相關治療雖無法治癒前列腺癌,但應可有效延長其壽命,最終讓他「帶著前列腺癌離開人世」,而非「因前列腺癌而逝」。

前列腺切除手術是其中一種治療方式。(聯合早報)作為前國家領導人,拜登爆出罹癌噩耗,難免再度引發外界對他任職總統期間,白宮醫療團隊是否失職的聯想。

10年前,年僅46歲的拜登長子死於腦癌。拜登在任期間,其健康狀態亦曾引發諸多疑慮。

如今他確診晚期前列腺癌,其醫療團隊為何沒能及時發現前列腺癌的相關徵兆,又引發了新一波質疑。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曾擔任白宮醫療顧問的伊齊基爾·伊曼紐爾(Ezekiel J. Emanuel)是其中一名提出質疑者:

「他們要不沒進行篩查,要不就是即使篩查了,也沒有公開報告,使公眾無從得知。」

把視角拉回新加坡。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在2015年擔任總理期間,也曾確診前列腺癌,經過手術治療已經完全康復。

任何疾病都是越早發現,便越有機會康復。前列腺癌亦然,因此若有任何不尋常的狀況,如排尿困難,最好儘早檢驗,避免諱疾忌醫,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千萬別因「有毒的男子氣概」,對男性健康課題避而不談,甚至身體出了狀況也選擇隱忍,得不償失。


相关文章

  • 【方威捷性侵案】被揭和少女發生關係 以死相逼少女棄案
  • 同行眼紅下的暴力血案!乾糧店助手揮拳暴擊鄰店少東,致其顱骨骨折留永久傷痕
  • 貧窮限制想像!在新加坡看演唱會門票有多貴?LadyGaga3萬,霉霉5萬,火星哥近4萬
  • 女神卡卡開唱致敬新加坡 腳戴護膝疑受傷
  • 耶魯-國大學院圖書館關閉丟棄大量書籍 引學生和校友不滿
  • 新傳媒中文時事組三節目 世界媒體節獲兩金三銀
  • 中央快速公路今晨車禍 一度嚴重堵車
  • 汽車羅厘中央快速公路相撞 兩人送院
  • 王瑞傑:國人在促進世界和平和多邊合作上能扮演一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