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5小时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傑出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校長講席教授陳曉東教授,於 2025 年 5 月 20 日榮獲英國皇家學會授予院士頭銜(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這一殊榮不僅是對他在 「軟材料電子學」 領域突破性貢獻的高度認可,更標誌著 NTU 在科研創新與社會價值轉化上的又一里程碑。

深耕軟材料領域:以 「柔性」 創造無限可能

陳曉東 來源:ntu

作為 「軟材料電子學」 的全球領軍者,陳教授秉持「柔中蘊含剛」的理念。他開創性地將柔性材料與電子器件結合,打造出可彎曲、可拉伸的 「變形金剛級」 設備。

柔性電極:重塑醫療與農業未來

陳教授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創新是受蜘蛛絲啟發的水響應電極,它能像 「生物繃帶」 般貼合人體組織與器官,實現電信號精準傳遞,為神經修復、傷口癒合提供全新方案。

而附著於捕蠅草表面的植物通信電極,更讓人類首次 「聽懂植物語言」,未來可通過監測作物 「 distress 信號」 提前預警病害,助力智慧農業。

萬能 「電子樂高」:BIND 介面技術

陳教授還被公認為是雙相納米分散介面(BIND)的發明者,該介面可作為通用連接器,讓可拉伸設備的模塊組裝如樂高積木般簡單快速,為柔性電子器件的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

跨學科創新:從實驗室到生活的 「硬科技」 落地

陳曉東團隊 來源:網絡

陳教授的科研從不局限於論文,更聚焦 「真實世界的問題解決」。

指尖上的 「皮膚檢測儀」:HapSense 傳感器

陳教授與跨國消費品公司寶潔、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合作開發的HapSense,是新加坡首個可準確量化皮膚紋理的可穿戴傳感器。

該設備形似戒指戴於指尖,通過智能手錶模塊實時捕捉皮膚摩擦與壓力數據,讓消費者在家即可客觀評估護膚品效果,終結 「憑感覺選產品」 的時代。

會 「聞」 新鮮度的電子 「鼻子」

陳教授還發明了一種電子「鼻子」,通過模擬哺乳動物嗅覺系統,結合 AI 算法打造的肉類新鮮度檢測儀。

通過條形碼變色反應與手機 APP 分析,對雞肉、魚肉、牛肉的新鮮度預測準確率達 98.5%,目前正與本地農業企業合作拓展至更多易腐食品。

榮譽加身:科研初心不改,篤行 「科技惠民」

陳曉東團隊 來源:網絡

陳教授的學術成就早已享譽全球:他是德國國家科學院(Leopoldina)、新加坡國家科學院、新加坡工程院、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等多家頂尖機構院士。

陳教授兩度摘得 「Falling Walls 年度突破獎」,目前擔任納米領域頂刊《ACS Nano》的主編。

他始終強調:「這份榮譽屬於我的團隊、NTU 和新加坡。科研的終極意義,是讓發現轉化為真正惠及人類的解決方案。」

從柔性電子到植物通信,從皮膚檢測到食品保鮮,陳教授用 「柔性科技」 書寫著跨學科創新的無限可能。

NTU 為擁有這樣兼具科研深度與社會情懷的學者而自豪,期待他帶領團隊繼續突破邊界,讓科學的溫度觸達更多角落!


相关文章

  • 【方威捷性侵案】性侵少女為何沒被打鞭? 律師揭年齡是關鍵
  • ​【方威捷性侵案】昔日徒弟性侵未成年少女 李銘順再感失望無言以對
  • 新加坡女子被中國朋友拘禁5小時索要$20萬天價「贖身費」竟是因為
  • 六名司機涉嫌撞後逃逸 明天被提控
  • 兩新議員首次入閣 另五新人受委政治職務
  • 陸交局延長易塔通兩巴士配套兩年
  • 外交部:拒絕外國使館借涉及第三國的國際議題 企圖煽動我國國內情緒
  • 涉大耳窿騷擾活動 19歲青年被捕
  • 涉偽造查案口供和文件 警員被控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