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新加坡中學生每周用AI做功課一次 思考與創意會否受影響?

1天前

愛用人工智慧(AI)做功課的不再只是大學生了,有調查顯示,這股風潮已蔓延至新加坡的中學生。

這種情況是讓人擔憂的,因為本地大學有一套人工智慧的使用指導原則供學生參考,然而中學生還未有。

該調查顯示,

在新加坡,所有受訪學生都表示曾使用AI來完成作業。

84%的新加坡中學生受訪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AI來生成一些點子去完成作業,其中有29%更是每周多次使用AI。

另外,相較於其他教育階段的學生,中學生也更傾向於用AI來解數學題(63%),以及進行校對和語法檢查(47%)。

《亞洲新聞台》委託調查公司對500名新加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他們年齡介於15至25歲,涵蓋中學至高等教育階段,目的是想了解他們在完成作業時使用AI的情況。

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使用AI的普遍程度比先前預期的還要高。

谷歌同研究與實施中心(Centre for Evidence and Implementation)今年2月11日發布了首份」探索AI對青少年網絡安全的影響調查」。共有905名育有至少一名13至17歲青少年子女的家長,參與了這項調查。68%的受訪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會使用AI完成作業或學校相關活動。

科普一下,學生們常用的AI工具,除了人人都認識的ChatGPT,還有:

  • 專為處理複雜數學計算而設計的Photomath和Wolfram Alpha;
  • 輔助英文寫作與語法檢查的Grammarly和Wordtune;
  • 用於科學作業的ChemBuddy和Labster;
  • 幫助處理歷史與社會科學課程作業的Perplexity AI和谷歌學術搜索網站(Google Scholar)。
可說是應有盡有,無論是哪一科目,都有一款AI工具「對症下藥」。

一些AI工具聲稱他們提供答案的準確率高達99%。然而用過AI工具的你應該都清楚,目前它們還未擁有這個水平。尤其在識別圖像、理解語境、查找資料與事實核查方面仍有明顯局限,更適合用來啟發、參考或初步整理,而不是盲目信賴。

問題是,中學生他們知道AI工具的局限性嗎?

把動腦筋想點子的任務全交給AI?參與調查的中三學生Rebekah Low通常使用AI來幫助她處理英語作文。

「如果覺得卡住了,我會讓ChatGPT幫我列出一些點子,給自己一些啟發,這樣思路會更清晰。」

她說,以「人們只有在感到被公平對待時才會感到快樂,你是否同意?」這個英語作文題為例,

如果她同意這個觀點,就會請 ChatGPT 列出一些人們為何只有在被公平對待時才會感到快樂的理由。

「我會挑出那些我覺得最容易發揮的點,然後就開始寫作。」

中四學生Ryan Ukail也是使用AI完成英文作業的學生之一。其中一次就用在寫作練習,題目是「我曾後悔的事情」。

他原本寫了一句:我踩上了又長又泥濘的草地,但覺得這句話不是他想要的語氣,於是就請AI 幫他「潤飾得更細緻一些」。

AI給出的答案是:我記得自己小心翼翼地踏過那片濕漉漉、雜亂生長的長草。

Rebekah把動腦筋想點子的任務交給了AI,自己只負責闡述並發展 AI 提供的觀點;而Ryan則將創作與想像的部分交給了AI,自己只提供最基礎、平實的詞句。

長此以往,學生若缺乏腦力鍛鍊、習慣依賴 AI 提供答案,思考力與創造力恐將日漸退化。

紅螞蟻並非危言聳聽。

另一名參與調查的中二學生Dorelle Ong坦言,

當她「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時,就會讓AI代勞做作業。

若華文作業太多,尤其是填充題,她就會截圖上傳到ChatGPT,直接指示AI:請給我答案。

數學作業她也用同樣方式處理。

「我覺得數學很難,基本上都懶得理。」

Dorelle幾乎把學生該盡的本分,全部交給了AI。缺乏了這些日常的思維訓練,所學的知識又如何真正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稍微讓人感到安慰的是,有31%的學生將AI內容作為參考,然後用自己的話重新撰寫。

51%的中學生表示,在使用AI寫作文和報告時,會對AI生成的內容進行大幅修改,以符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另有18%的學生則僅AI幫他們進行「語法或表達上的細微調整」。

河道小學(Waterway Primary School)體育教師哈茲米在「人工智慧樂」(AI for Fun)課程的課堂上與小五學生一同用平板電腦認識人工智慧的功能與用法。(聯合早報)老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會鼓勵?受訪的學生們說,老師們其實知道他們在使用AI。

Rebekah說,她的英語老師會鼓勵他們用AI列出寫作要點,但強調寫作前要先認真思考,再把這些點子發展成完整的作文。她覺得雖然有用AI輔助,但主要內容還是她們自己完成的。

Ryan也用AI幫忙做地理和馬來語作業,他說老師會教學生「如何用AI來豐富答案」,但也勸誡不要「完全依賴AI給出答案」。

但他補充說: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我們學校對這方面並不太嚴格。」

Rebekah說,因為「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她認為老師們「肯定能察覺學生直接複製AI內容時的差異」。

參與調查的中學生中,有51%的學生反饋,他們的學校有關於使用AI的指導原則,但有33%的學生表示不確定是否有相關規定,另有16%的學生說學校沒有任何規則。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因使用AI而受罰時,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完全不擔心」。

新加坡教育部沒有統一的AI指導方針?學校在課程中融入人工智慧(AI)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有效且負責任地使用科技。攝於2023年4月,圖為福春中學教師引導學生利用ChatGPT搜索信息,核查人工智慧生成的資料是否可靠。(聯合早報)新加坡國立大學人工智慧院的前教育法副院長沈耀發一直在推動學校合理使用人工智慧。

但據他所知,目前還沒有統一明確的指導方針,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教師之間對AI的看法仍存在分歧。

有些老師對人工智慧充滿熱情,積極鼓勵學生使用AI,也有一些老師不知道如何應對,選擇視而不見,還有一小部分老師持否定態度,認為AI是不利於教學的存在。

針對教師和學生使用AI是否有標準指導原則,教育部告訴《亞洲新聞台》,教育部有一個"AI in-Education"(AIED)道德入門網站,這是一個涵蓋AIED道德框架的網絡學習單元。

新加坡的教師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來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如何使用AI。 

至於引導學生使用人工智慧輔助學習,教育部表示,教師會向學生強調,與數據和AI相關的道德標準,如誠信和正確數據處理的重要性。 

教育部也將推動學校內專業討論,涵蓋AI的好處和潛在風險,以及如何降低這些風險。 

「和任何技術一樣,AI的使用應該符合特定目的,具備合理的教學設計,並且適合學生年齡,以提升學習效果。」

紅螞蟻最近看專科醫生時,看到醫生用ChatGPT幫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們解釋病情,也是醉了。實在不敢想像,目前年幼的孩子將來會怎樣使用AI。


相关文章

  • 高薪職不求經驗但求「器官乾淨」 馬國廣告引活摘器官猜疑
  • 男子機上開炸彈玩笑引恐慌 普吉航班延誤三小時
  • 男子機上開炸彈玩笑引恐慌 普吉航班延誤三小時
  • 高薪職不求經驗但求「器官乾淨」 馬國廣告引活摘器官猜疑
  • 描繪史達林浮雕莫斯科地鐵站揭幕引發爭議
  • 努魯高票擊敗拉菲茲 馬國執政公正黨由安華父女領導
  • 校園內下藥性侵殺害15歲少女 金邊三青少年被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