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長達三年的噩夢,揭開了家庭信任的殘酷裂痕。
36 歲男子因多次性侵繼女,5 月 22 日被判入獄九年七個月、鞭刑 11 下。
從 12 歲起,受害人在 「父親」 的魔爪下度過青春,直至 15 歲向老師求助才掙脫深淵。
信任背叛:從 「爹地」 到施暴者的惡魔蛻變 2015 年,8 歲受害人隨母親改嫁,將被告視為 「爹地」。
被告曾是貼心繼父 —— 帶她騎車、釣魚、買電腦,卻在 2020 年中一開始露出獸性:深夜潛入臥房,從背後擁抱非禮 12 歲的她。
受害人驚醒後向母親求助,被告僅被口頭警告,卻在 2023 年變本加厲:偷拍洗澡、按摩時猥褻大腿,甚至在受害人熟睡時實施性侵,次日還繼續非禮臀部。
系統性侵害:從身體到心靈的雙重摧毀
控方指出,被告利用 「父親」 身份長期實施犯罪,作案場景包括臥房、浴室、按摩過程,甚至在受害人受傷虛弱時下手。
他曾拍攝 18 張洗澡照片,性侵後在房門外哀求 「不要告訴任何人」,卻屢教不改。
長期虐待導致受害人出現嚴重心理創傷:失眠、噩夢、自殺念頭、自殘行為,一度因自殘傾向被送入心理衛生學院治療。
法庭怒吼:違背人倫者必受重懲 面對八項控罪,被告僅承認三項,包括非禮、性侵和偷拍。法官強調,被告背叛家庭信任,對未成年人實施系統性侵害,且在警告後持續犯罪,情節極其惡劣。
儘管辯方以 「初犯」「事後懺悔」 求情,法庭仍採納控方建議,判處九年七個月監禁及 11 下鞭刑,以震懾同類犯罪。
社會之問:家庭監護如何抵禦 「熟人之惡」? 此案暴露未成年人保護的深層困境:當施暴者是法律意義上的 「父親」,受害人往往因情感依賴、恐懼家庭破裂而隱忍。
數據顯示,新加坡超 70% 的未成年人性侵案由家庭成員或熟人實施,「家」 反而成為高危場景。
專家呼籲,需加強對重組家庭的監護干預,同時建立更完善的未成年人 「信任成年人」 機制,讓孩子在第一時間敢於求助。
從 「爹地」 到罪犯,被告用九年時間撕裂了 「家庭」 的溫暖定義。正如法官在判決中所言:「任何以親情為幌子的傷害,都是對文明底線的致命踐踏。」
這場審判不僅是對受害者的公道交代,更是對所有家庭的警示:真正的愛,絕不能成為罪惡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