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遭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已經悄悄滲入我們的生活,就像是個日常的隱形夥伴。從手機里的語音助理,到網購平台的商品推薦,再到辦公軟體里的自動校對,AI的觸角似乎伸向了每一個角落。
有時候,它像個勤奮的小精靈,默默地替我們處理著繁瑣的事務;有時候,它又像個頑皮的孩子,冷不防地冒出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回應。走在路上,看到廣告看板上斗大的AI字樣,或是滑著手機,不時跳出各類AI應用程式的推廣,總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一個科幻電影的世界裡,但是如今這一切卻是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原來幽默感藏這裡
最近看新聞,常常提到各家AI新創公司又推出了什麼劃時代的應用,而其中最常聽到的名詞就是「大語言模型」。這個聽起來既專業又神秘的詞彙,總讓人感到有些好奇,卻又有點摸不著頭緒。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大語言模型,像是OpenAI的GPT系列、Google的Gemini,還有Meta的LLaMA等等,它們各自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和擅長的領域呢?
就像在逛一個充滿各式各樣語言天才的博覽會,每個模型都聲稱自己能說會道、博古通今,但對於我們這些門外漢來說,實在很難一眼看出它們之間的差異和優劣。究竟它們是如何理解和生成文字的? 又是如何應用在不同的場景中,例如寫作、翻譯,或是回答問題? 這些疑問就像一顆顆好奇的種子,在心中悄悄地萌芽。
更有趣的是,前陣子看一個AI研討會直播,突然蹦出羊駝(也有暱稱為草泥馬)表情包,一開始還覺得奇怪,想說AI的專業討論怎麼會跟軟萌的動物扯上關係?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AI圈的幽默感藏在一個縮寫里!Meta 開源的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Meta AI縮寫叫做LLaMA,發音正好與羊駝(Llama)相同。 難怪那些看似嚴肅的專家們,在講解深奧的AI技術時,會穿插著這些毛茸茸的圖像,這大概就是屬於科技人的另類浪漫吧!這種把尖端科技和可愛動物巧妙結合的反差感,讓人不禁莞爾一笑,也讓原本可能有些冰冷的技術討論,增添了一絲溫暖和趣味。
萌寵治癒怒火
這種安第斯山脈(The Andes)來的萌物,簡直像是AI界的治癒系偶像。它們頂著蓬鬆髮型,嚼著青草,用「不爭不搶」的佛系態度,演繹著科技圈的另類浪漫——畢竟誰能對著一隻會用西班牙語說「Hola」的羊駝緊張起來呢?(雖然真實情況可能是它在醞釀吐你口水。)
或許這就是AI進化的終極形態:當算法複雜到人類無法理解時,我們就給每個模型配發一隻賣萌的動物形象。想像未來某天,你質問語音助手為什麼又把鬧鐘設錯時間,螢幕突然跳出一隻眼淚汪汪的虛擬水獺——這誰還忍心發脾氣?
所以下次看到「AI威脅論」的新聞時,不妨想想這個畫面:一群繫著領結的羊駝,正用蹄子笨拙地敲代碼。它們可能會搞砸你的購物清單,但至少,會把世界變得更有趣一點。畢竟連人工智慧都開始玩諧音梗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對未來保持微笑呢?(當然,要記得站上風口處——畢竟羊駝的口水射程可是有科學依據的。)
請點擊《城市呼吸》系列報道,閱讀更多文章。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