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以其優質教育、安全環境和多元文化,成為低齡留學的熱門選擇。
然而,面對政府學校、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三大類型,家長常陷入選擇困惑。
該選擇哪種類別的學校?它們的備考方式和未來的升學路徑又有哪些不同?
本篇攻略將通過直觀的對比幫助家長解決核心疑問——
01 入學要求差異
01 政府學校:標準化考試篩選
AEIS/S-AEIS考試:小學一年級免試,其他年級需通過教育部統一組織的AEIS/S-AEIS考試(英語與數學筆試),國際學生錄取率不足20%。
年齡限制:小一免試需年滿7歲(提前1年註冊),小六會考(PSLE)後不再接受插班。
02 國際學校:自主選拔+滾動錄取
分層測試:
多數學校自主招生,需通過校內筆試+面試,一般IB校需MAP/SSAT成績(如UWCSEA要求MAP數學≥75%),AP校接受SLATE測試。
頂尖學校(如UWCSEA)需提前1-2年排隊,部分要求英語流利
語言豁免:部分學校允許K1-K2無語言基礎入學,但需另外學習英語強化課程。
03 私立學校:靈活准入
免統考機制:門檻較低,多數僅需通過校內能力測評(英語+數學),無統一考試。
語言課程:部分學校(如三育中小學)提供與政府學校同步課程(如6-12個月AEIS預科班),可作為AEIS未通過者的跳板。
特殊通道:部分學校接受中考成績優異的學生直申O-Level課程。
02 課程設置差異
01 政府學校:大英國協體系+母語教育
課程結構:
採用新加坡劍橋課程體系,核心科目為英語、數學、科學,中學階段加入人文與選修課,高中通過O水準考試分流,進入初級學院(JC)後學習A水準課程。
小學必修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中學實施科目編班制(Full Subject-Based Banding)。
分流改革:2024年起取消Express/Normal源流,改設G1/G2/G3三級課程難度
02 國際學校:全球課程認證
國際課程:主流課程為IB、AP、IGCSE,注重全人教育。例如,IB課程涵蓋知識理論、社會實踐等模塊,培養批判性思維。
跨學科文化融合:一些學校以AP+STEAM跨學科項目、東南亞研究必修課程等為特色。
03 私立學校:雙軌制培養
課程混搭:
多樣化設置,既有與政府學校同步的劍橋課程,也有國際課程(如IB)或職業導向課程,如聖法郎西斯衛理學校提供O/A水準、IB及加拿大課程。
學費對比:政府學校年度學費約1.2萬新幣,國際學校IB課程年均4.8萬新幣,私立學校約2.2萬新幣(數據僅供參考)。
03 升學路徑差異
01 政府學校:國家考試驅動
關鍵節點:PSLEO-LevelA-Level公立大學
特殊通道:直通車計劃(IP)學生免考O-Level直升JC
保底選擇:O-Level成績還可申請理工學院(POLY),畢業生就業率高。
(數據顯示,2024年O水準考生中,52%選擇Poly,49%被Poly錄取的學生實際符合JC入學資格)
02 國際學校:全球升學網絡
地域流向:IB成績全球認可,可直接申請哈佛、牛津等英美名校;AP課程利於美國大學學分轉換;A-Level學生多流向大英國協。
雙文憑:部分學校提供雙文憑。
03 私立學校:多軌道切換
本地升學優勢顯著:A水準成績可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南洋理工大學(NTU)等頂尖學府。
(截圖來自NUS官網:2024/2025學年本地理工學院錄取GPA參考)
(截圖來自NUS官網:2024/2025學年A水準錄取成績參考)
國際升學:A水準受大英國協國家認可,可申請全球名校。
04 名校案例
01 萊佛士書院
政府學校代表:
創立於1823年,新加坡「政治家搖籃」,李光耀、李顯龍父子均畢業於此。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學校A-Level考試,90%以上的學生取得AAA以上成績。
02 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
國際學校代表:IB滿分率21%,哈佛大學定點生源校。
03 聖法蘭西斯衛理學校
私立學校代表:提供IGCSE+西澳課程雙認證
05 申請建議
01 適配畫像
政府學校:預算有限(年均約15萬RMB)、學術基礎強、計劃申請PR
國際學校:未來鎖定歐美名校、需要文化緩衝期
私立學校:需要語言過渡期、規劃亞太地區升學
02 戰術建議
黃金時間窗:政府學校小一學位需提早提交意向書
考試規劃:AEIS數學側重應用題建模(占比60%),建議提前1年進行新加坡數學體系銜接
材料優化:國際學校申請部分年級需準備活動記錄/競賽證書等證明,德威學院明確要求2項課外領導力證明
風險對沖:同步申請2所政府校+1所國際校+1所私立校,利用各校不同放榜時間差
新加坡低齡留學的本質是教育路徑的早期投資決策。
政府學校適合追求性價比與本地融合的家庭,國際學校是衝擊全球頂尖高校的發射台,私立學校則為轉型過渡提供緩衝帶。
建議家長根據子女的學術基線(如數學能力)、語言適應周期(通常需要6-9個月)、長期居留規劃(PR申請需在政府體系就讀)三維度制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