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零食登陆新加坡超市!冬炎口味首周卖出 525 包,食客态度两极分化

1天前     静姝     1366

新加坡 “昆虫食品革命” 悄然展开!

本地业者 INSECTyumz 推出的冬炎口味即食蟋蟀干,在全岛 75 家平价超市及 77 家昇菘超市上架后,首五日销量突破 525 包,远超预期。

尽管销售数据亮眼,公众对 “昆虫零食” 的接受度仍呈两极 —— 有人为环保点赞,有人直呼 “难以下咽”,一场关于味觉与观念的挑战正在上演。

蟋蟀零食登陆新加坡超市!冬炎口味首周卖出 525 包,食客态度两极分化

从农场到货架:蟋蟀零食的本土化之路 这款 35 克装、售价 4.9 新元的蟋蟀干产自泰国合作农场,经去触角和腿处理后,保留完整虫身,散发冬炎酱的辛辣香气。

业者筹备半年打通供应链,如今在全岛 150 家超市设点,目标是将蟋蟀干从 “猎奇食品” 变为 “日常零食”。

创办人叶耀威透露:“去年 7 月新加坡开放 16 种昆虫食品合法化后,我们就着手研发符合本地口味的产品。冬炎味是泰式经典,希望借此降低消费者的心理门槛。”

尝鲜者众,敢吃者少:公众态度呈 “代际割裂”

记者走访实龙岗 NEX 超市发现,蟋蟀干摆放在零食区显眼位置,包装上标注 “高蛋白、低脂肪、可持续”。

然而,多数顾客驻足观望后摇头离开。50 岁银行职员陈美燕直言:“知道昆虫富含营养,但看着就没食欲,担心卫生问题。”16 岁中学生董文玉则表示:“新奇感很强,但要等到朋友圈有人尝试才敢试。”

不过,年轻群体中不乏大胆尝鲜者。在 BugBurger 等创意餐厅,蟋蟀炒饭、蚕蛹寿司等料理吸引 30 岁以下食客打卡。

某网红博主试吃视频获百万点击,评论区热词集中在 “口感酥脆”“像薯片”,但留言 “下不了口” 的比例仍超 60%。

环保与口感的双重博弈:昆虫食品的破圈挑战 新加坡食品局数据显示,食用昆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牛肉的 1/10,且蛋白质转化率更高。叶耀威强调:“气候变化下,昆虫可能成为未来主食。我们通过试吃活动发现,70% 的人在尝试后愿意再次购买。”

然而,餐馆经营者黄泯莱指出,昆虫料理的热度依赖话题营销,“去年‘蟋蟀汉堡’登上热搜时,单日订单超 200 份,但热度消退后销量腰斩”。

为突破 “新奇陷阱”,业者正探索本土化创新 —— 比如将蟋蟀干磨成粉加入烘焙食品,或开发辣椒螃蟹味、黑松露味等复合口味。

与此同时,政府计划在 2025 年前建立昆虫食品营养标准,推动其进入学校午餐菜单,从下一代培养饮食习惯。

舌尖上的未来:当蟋蟀干成为 “新加坡味道” 尽管前路漫漫,昆虫食品已展现商业潜力。INSECTyumz 计划下半年推出蟋蟀蛋白棒,并与连锁便利店洽谈合作。

叶耀威感慨:“从无人问津到登上超市货架,我们用了一年时间。改变饮食习惯需要耐心,但每卖出一包蟋蟀干,都是向可持续未来迈进的一步。”

当冬炎味蟋蟀干与海南鸡饭、辣椒螃蟹并列成为 “新加坡特色零食”,这场味觉实验或许正在重新定义 “狮城风味”。

正如某食客在试吃后调侃:“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像接受榴梿一样爱上蟋蟀 —— 毕竟它们都曾是‘外人眼中的黑暗料理’。”

蟋蟀零食登陆新加坡超市!冬炎口味首周卖出 525 包,食客态度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