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頭型扁平不只是「顏值」問題 嚴重的話恐影響視力和顱骨發育

11小时前

老一輩在照顧新生兒時經常說,寶寶的頭要常揉一揉,睡覺時也不能總是朝同一個方向,得經常變換姿勢,而且不能老是讓寶寶躺著,不然長大後寶寶的頭型不好看。

其實這麼做,除了讓寶寶有圓圓的頭型提升「顏值」之外,更重要的是預防長期的發育問題。

嬰兒如果長時間朝同一方向躺臥,頭部持續受壓,就可能導致頭型扁平或不對稱,這種情況被稱為「扁頭症」(Flat-head syndrome),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現象。

全球範圍內,扁頭症在嬰兒出生後第六周時影響高達22%的嬰兒,到了第四個月時則影響接近30%。如果寶寶總是保持同一個睡姿,到了三個月大時,頭型將有一側會明顯扁平。

扁頭症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斜頭畸形(Plagiocephaly),即頭部不對稱,某一側顱骨扁平;另一類是短頭畸形(Brachycephaly),即後腦勺整體扁平,頭型顯得較寬較短。

如果扁頭情況輕微,通常會在嬰兒開始爬行、能自行轉頭後逐漸改善。家長可以通過增加「趴著時間」(tummy time)來改善扁頭情況。

所謂「趴著時間」,指的是讓寶寶在清醒時趴著,用肚子貼著地面或床面活動一段時間。這種活動有助於寶寶鍛鍊頸部、背部和手臂肌肉,為日後抬頭、翻身、爬行等動作發展打下基礎。同時,也讓寶寶更容易轉動頭部、變換姿勢,從而避免某一部位長時間受壓迫。

但如果情況屬中度或重度且未及時治療,可能加劇扁頭症,造成長期歪頭,限制嬰兒的頭部轉動,甚至阻礙視力發展。嚴重時,還可能造成下顎和臉部的畸形,導致寶寶長大後無法佩戴安全頭盔或眼鏡。

患兒會接受評估以確定病情的嚴重程度。對於輕度個案,中心一般會建議進行物理治療和觀察;對於中度至重度病例,尤其是不到八個月的嬰兒,可能得接受頭盔療法加以矯正。

頭盔療法是為嬰兒量身定製頭盔,對準特定部位施加輕柔壓力,同時在扁平區域預留生長空間,幫助頭骨對稱發育。

頭盔療法在頭骨尚未定型的早期進行效果最好。越早治療,效果越理想。

患兒每天須戴頭盔約23小時,大多數在兩三個月內就可看到情況明顯改善。

在進行頭盔矯正治療期間,寶寶每個月都會接受一次複診,以評估頭型的生長與發育情況。

隨著寶寶頭部的成長,頭盔也會相應調整,以確保矯正效果與佩戴舒適度。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Orthopaedia Singapore (@orthopaedia.sg)

新加坡扁頭症病例增加?竹腳婦幼醫院6月3日發文告說,醫院決定設立扁頭綜合徵中心(PlagioCentre)來因應社會對於扁頭症的關注和相關治療需求的日益增大。

該醫院的新生兒科兼扁頭綜合徵中心主要負責人卡維塔醫生說,醫院過去兩年診治的嬰兒顱骨不對稱或扁頭症病例增加36%,從2022年的逾800例增至2024年的超過1000例。

卡維塔醫生說:

「扁頭症雖較常見,但其實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病例上升反映家長和看護者對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的重視。」

另一方面,扁頭症病例增加或許也是因為許多父母都遵循仰睡的建議,以便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卻也同時導致寶寶頭部長時間受側壓,間接提高了扁頭症的發生率。

長時間坐在嬰兒推車或搖椅里且頭部缺乏經常轉動的寶寶,更容易出現扁頭症的風險。

紅螞蟻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的寶寶得佩戴頭盔來加以矯正顱骨。

其中一位女寶寶的父母擔心她出現扁頭問題,從出生起就特地讓她睡在號稱「中間有洞、可以預防扁頭」的枕頭上。

但到了她三個月大時,父母還是發現她的後腦勺明顯扁平。經過醫生評估,她屬於輕微短頭畸形,不影響發育,但醫生還是建議佩戴矯形頭盔來矯正。

寶寶的父母告訴紅螞蟻,由於她是家中的第二胎,夫妻倆分身乏術,沒能時常幫她變換睡姿。

在女寶寶三個月大時,被診斷輕微短頭畸形,但不影響發育。(蟻粉提供)他們原本想帶孩子到黃廷方綜合醫院就診,但醫院的看診預約已經排到兩個月後,再加上等待製作頭盔的時間,可以佩戴頭盔時寶寶已經六七個月大了。夫妻倆擔心干預太晚錯過黃金時間,矯正效果會不理想,於是改去私人診所定製頭盔,費用約為3000新元,這還不包括每月一到兩次的頭盔調整複診費。

這些都得自費承擔,保險不予賠付。

據了解,許多保險公司之所以不承保,是因為他們認為輕中度的扁頭症並不會影響寶寶的認知、運動或語言發展,因此將矯形頭盔視為「非醫療必需」的治療選項。

本地公立醫院首次在治療中引入3D列印頭盔過去,矯形頭盔是通過頭部石膏模型定製的。整形技師會先調整石膏模具,確保頭型對稱後,再用聚乙烯塑料製作頭盔。

竹腳婦幼醫院設立的扁頭綜合徵中心,是新加坡首個可以通過3D掃描精確捕捉寶寶頭型後,進行3D列印頭盔的公立醫院,為寶寶提供更精準、個性化的貼合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卡維塔醫生指出,這種3D列印頭盔採用多孔材質製成,輕便且透氣,即使長時間佩戴也能保持良好通風與舒適感。

不過,她拒絕透露3D列印頭盔或傳統頭盔的價格。

「由於頭盔療法的費用可能差異很大,醫療團隊會與家長或照顧者進行詳細溝通。符合條件的家庭可以申請補貼。」

卡維塔醫生表示,這並不是哪個療法更便宜的問題,3D列印頭盔的真正價值在於它的精準度和透氣性,這對能夠配合治療、每天需佩戴23小時的嬰兒來說尤為重要。

女寶寶黃佩萱。(竹腳婦幼醫院)13個月的女寶寶黃佩萱(音譯)是扁頭綜合徵中心首個定製3D列印頭盔的患兒。

佩萱是三胞胎中的一員,在接近六個月大時,父母發現她的頭比兩位哥哥更扁平,後來被診斷出患有非常嚴重的右側斜頭畸形和中度短頭畸形,這主要是因為她長期側睡所致。

佩萱非常配合,從去年12月開始,每天佩戴頭盔約23小時,即便去托嬰所也戴著,只有洗澡或發燒時才摘下來。

佩戴四個月後,佩萱的狀況大有好轉。她右側頭骨扁平的嚴重程度已降至輕度,後腦勺扁平的問題也已解決。

父母仍讓她繼續佩戴,等她長大一些不願意戴了,再考慮摘除。


相关文章

  • 2女1男疑涉毒驅車逃 獅城警方前後夾攻攔下
  • 吃沙冰吃到塑料碎片 女事主向名甜品店索賠1.6萬
  • 遺憾沒讓父母享福 李銘順自責「不該勸爸媽退休」
  • 稱代買萬字票中巨獎 「算命師傅」命砸大錢還願 女郎下場慘重
  • 納入七種新化合致幻藥 肅毒局完成修訂《濫用毒品法令》第一附表
  • 湯申-東海岸地鐵線出現信號故障 部分列車服務延誤
  • 戰備軍人在馬裕軍營外不支倒地 送院後不治身亡
  • 謊稱蘇炳海沒有留下任何貴重財產 前私人司機被判監禁三個月
  • 本地組屋轉售價漲勢連續三個季度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