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旅(8):新加坡

10小时前     静姝     4236

新加坡共有32条河流,最长的河道是加冷河,全长约10千米,是新加坡河的三倍。‌

源头‌在新加坡中部的贝雅士蓄水池下段,‌向南流入加冷盆地与滨海蓄水池,最终汇入大海。

气候生态

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年平均温度在23℃~35℃。受东北季候风影响及低压带的南移,12月平均气温在23℃~24℃。6月到9月盛行西南风,最为干燥。

新加坡降雨充足,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受较潮湿的季风影响,年平均相对湿度介于65%到90%之间。

新加坡森林覆蓋率为21.7%,城市绿化率很高,全岛绿化覆蓋率高达50%以上,展现了其“花园城市”的美誉。

发达程度 2024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5475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0位;人均GDP高达9.01万美元,居世界第5位;新加坡在世界上属于发达国家。

人类发展指数(HDI)为0.949,在全球排名第10位‌‌,属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新加坡人口城市化率为100%;基尼系数为0.364左右。

人口宗教 2024年,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为603万人,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为41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8207人。

新加坡华人占74%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

佛教是新加坡第一大宗教,信徒占总人口的比重33%,其次是基督教18%,伊斯兰教14%,道教10%,印度教5%,其他宗教不到1%,无宗教信仰者18%。 民族元素

‌新加坡的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其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各民族的传统习俗中。‌

多元种族。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由马来族、华裔、印度裔和欧亚裔四大种族构成。‌为了促进种族和谐,新加坡实行了双语教育制度、平等的兵役制度和多种族家庭混居的组屋制度‌。

每年的7月21日是种族和谐日,人们会穿上自己种族的传统服饰,互相了解其他种族的文化和特色‌。

‌宗教信仰。在新加坡,你可以找到各种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场所和谐共存。

例如,华人佛教文化的标志建筑佛牙寺、印度教文化的马里安曼兴都庙、马来人伊斯兰教文化的苏丹回教堂以及代表当地娘惹文化的土生华人博物馆‌。

‌历史遗迹‌。新加坡的历史遗迹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例如,老巴刹将优雅的殖民地时代建筑、历史文化古迹和本地美食巧妙融合,各种族在同一屋檐下就餐,分享各自的美食‌。

‌节日庆典‌。新加坡的节日庆典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例如,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不仅吸引了华人参与,也吸引了其他种族的人们共同参与‌。

习俗禁忌 新加坡的习俗与禁忌主要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社交礼仪。新加坡人见面时握手是常见礼仪,首次见面需称呼“某先生/太太/小姐”以示尊重‌。与马来人握手时,对方可能双手轻握后放至胸前,此为传统礼貌‌。‌初次拜访需提前预约,避免贸然登门‌‌。‌‌

宗教习俗。商品包装禁用如来佛图像‌,华人祭祖习俗隆重(如清明节烧冥包、豪车模型等)‌。

节日习俗‌。‌华人在清明节‌会提前扫墓、烧纸制贡品,如“国际护照”、咖啡机等。‌马来族开斋节‌斋月结束后穿传统服装访亲、共享美食。

饮食禁忌‌。‌穆斯林餐馆禁猪肉,印度餐馆可能禁牛肉,需尊重饮食差异‌。与印度/马来人用餐时,‌避免使用左手‌(被视为不洁)‌。

言行禁忌‌。‌‌电梯、地铁等公共场所禁烟;禁随地吐痰‌,违者高额罚款‌;禁止销售普通口香糖;垃圾需分类并在指定时间丢弃‌。避免讨论政治、宗教、种族及配偶问题‌,适宜话题包括旅行、美食等‌。忌讳说“恭喜发达”。

避免用食指指人或双手叉腰。低层公寓需注意隐私,未拉窗帘可能被举报。

数字色彩‌。‌忌讳数字4、6、7、13、37、69‌,尤其厌恶数字7‌。黑色象征厄运,紫色不受欢迎;偏爱红、蓝、绿色‌。

传统美食

新加坡的十大传统美食‌涵盖了多民族与多元文化融合的经典代表:

1.海南鸡饭。新加坡的“国菜”,以嫩滑的白斩鸡搭配鸡油蒸制的香米饭,佐以辣椒酱、姜蓉和黑酱油,口感层次丰富‌。知名摊位如“天天海南鸡饭”和“文东记”是必尝之选‌。

2.辣椒螃蟹。新加坡海鲜料理的代表,选用鲜活螃蟹以番茄酱、辣椒和鸡蛋调制的酱汁烹煮,酸甜微辣,搭配炸馒头蘸酱汁更显风味‌。“珍宝海鲜楼”或“无招牌海鲜”受到推荐。

3.叻沙。椰浆咖喱汤底的米粉,融合虾、鱼饼、豆芽和香茅等香料,汤底浓郁且层次分明‌。加东地区的“加东叻沙”是经典版本‌。

4.肉骨茶。以猪骨与中药材熬制的滋补汤品,搭配油条或米饭食用,药香与肉香交织‌。知名品牌包括“黄亚细肉骨茶”和“发起人肉骨茶”。

5.炒粿条。街头经典炒粉,宽粉条与豆芽、腊肠、蛤蜊等爆炒,加入黑酱油和辣椒,镬气十足‌。牛车水的“欧南园炒粿条”备受推崇‌。

6.咖椰吐司。传统早餐,酥脆吐司夹咖椰酱(椰浆与鸡蛋制成)和黄油,搭配南洋咖啡或半熟蛋,甜香浓郁‌。“亚坤咖椰吐司”是代表品牌‌。

7.印度煎饼。印度社区的代表美食,薄脆煎饼可蘸咖喱或砂糖,创新口味如芝士或冰淇淋也受欢迎‌。小印度一带的摊位值得一试‌。

8.沙爹。炭烤腌肉串(鸡肉、牛肉或羊肉),蘸花生酱食用,香气浓郁‌。老巴刹夜市是热门品尝地‌。

9.罗惹。混合水果、蔬菜、油条和豆芽的沙拉,淋上虾酱与花生碎,酸甜咸辣交融‌。牛车水“芳林巴刹”供应地道版本‌。

10.椰浆饭。马来传统美食,椰香米饭配炸鸡翅、江鱼仔、花生和参巴酱,是新加坡人钟爱的早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