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助理回應遺產分配:少去八卦別人隱私!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16小时前

近日,美食家、專欄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蔡瀾逝世,享年83歲。隨後,關於「財富傳承」的話題,霸榜各大平台。

一位美食家的人生箴言和一群富豪的財富管理術,映照出對待金錢的兩種哲學。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吃吃喝喝,以基本的食物養活自己,以奢侈的滋味對待自己。」這是蔡瀾生前在《開講啦》節目中的名言。

2025年6月25日,這位香港四大才子中最後一位在世者,在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離世,享年83歲。遵從他的意願,沒有舉行任何儀式,遺體迅速火化。

圖/來源於微博,蔡瀾,侵刪

消息傳出後,公眾在悼念這位文化傳奇的同時,遺產分配問題卻意外成為焦點。

6月29日,蔡瀾助理楊翱在社交平台發出直白回應:「蔡瀾先生教導我,少與八公八婆溝通。以後若有人再問起這個問題,我會答你一句:『關你屁事!』」

一、「香港四大才子」的最後謝幕

蔡瀾的離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曾經代表香港文化黃金時代的「四大才子」陣容:

金庸(武俠)、倪匡(科幻)、黃霑(詞曲)和蔡瀾(美食),至此全員謝幕,成為歷史絕響。

1941年8月18日,蔡瀾出生於新加坡一個潮州移民家庭。父親在邵氏兄弟的南洋影片公司任職,母親則是小學校長。童年住在戲院樓上的經歷,讓電影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來源於36氪,侵刪

蔡瀾的職業生涯橫跨多個領域。1955年,14歲的他在《南洋商報》發表第一篇影評《瘋人院》,開啟文化生涯。1963年定居香港後,他加入邵氏電影公司,從道具、木工、副導演做起,逐步晉升為製作經理。

在嘉禾娛樂擔任副總裁期間,他監製了《快餐車》《龍兄虎弟》《一個好人》等成龍經典影片。1989年,他與黃霑、倪匡合作主持的《今夜不設防》創造了香港電視收視紀錄。

1997年告別電影行業後,蔡瀾轉向美食文化領域。他推出《蔡瀾嘆世界》《蔡瀾嘆名菜》等廣受歡迎的美食節目。2012年,他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讓內地觀眾更深入認識他的美食哲學。

寫作是蔡瀾另一重要成就。他在金庸的《明報》副刊開設「草草不工」專欄,一寫就是數十年。出版書籍超過200本,內容涵蓋食物點評、吃喝玩樂以及男女情感。直至2024年5月,83歲高齡的他仍有新書《賺錢的藝術》《花錢的技巧》出版。

蔡瀾晚年遭遇重大變故。2023年,為救意外摔倒的妻子,他自己跌倒導致股頸骨粉碎性骨折,但妻子最終仍不幸離世。今年3月,他78歲的弟弟蔡萱因急性白血病在新加坡去世,他因身體狀況無法出席葬禮。

面對生死,蔡瀾始終豁達通透。他曾在採訪中坦言:「我決定要死在香港,最好是在毫無察覺中離世,沒有恐懼,也不需要承受痛苦。」

在社交媒體上,他對網友關於死亡的提問幽默回應:「別急,很快就到的」;當被問及「人一生要用多少時間才能與死亡和解?他回答:「不斷地」。

圖/來源於36氪,侵刪

二、助理怒懟「八公八婆」

遺產風波折射社會窺私慾

6月27日,蔡瀾個人帳號發布簡短訃告:「我們敬愛的蔡瀾先生於2025年6月25日(六月初一),在親友陪同下,於香港養和醫院安詳離世。遵從先生意願,為免叨擾親朋,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

這份平靜在兩天後被打破。6月29日,助理楊翱發文回應愈演愈烈的遺產猜測:「近期網上最受關注的問題便是先生的遺產如何分配。」

他引用蔡瀾生前的教導:「先生常說自己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他喜歡發掘新的東西,沒試過的食物,一定會先嘗一口,再作評價。」

楊翱強調蔡瀾對好奇心的界定:「好奇的範疇,僅限於對自己有所提升的知識,而非打聽他人隱私,例如:病情、財產歸屬等。」他直斥這種行為屬於「純八卦」,並用粵語稱這類人為「八公」、「八婆」。

蔡瀾晚年已做好財產安排。他將家中物品盡數送人,字畫藏品展覽後賣掉捐出。他選擇不住養老院,而是聘請8人專業團隊全天候照料起居,每月花費約50萬港元。

在生前採訪中,他對不要孩子的選擇表示「一點後悔都沒有」,理由是「自己照顧不了孩子」。這種態度也反映在他對財富的處理上,他幾乎散盡家財,只留下一餅與妻子共同回憶的普洱茶。

圖/來源於微博,楊翱,侵刪

楊翱的聲明以強硬的姿態回應:「多年來,先生都教導我,少與八公八婆溝通。所以,以後若有人再問起這個問題,我會答你一句:『關你屁事!』 逝者已矣,我們應該尊重他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自己修行的時候,不要要求別人(跟著你這樣做);別人修行的時候,不要代入自己(跟著TA那樣做)。

三、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當蔡瀾選擇散盡家財的同時,新加坡的富豪們正在構建複雜的財富傳承體系。滙豐銀行《2025年全球財富中心》報告顯示,新加坡已成為高凈值人群最傾向的移居目的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單一家族辦公室數量四年間增長四倍,從2020年的400家躍升至2024年9月的1650家。這種現象背後是新加坡完善的財富傳承機制。

1、家族辦公室:超級富豪的財富中樞

家族辦公室是專為超高凈值家族提供全方位財富管理和家族服務的機構。新加坡主要分為單一家族辦公室和聯合家族辦公室兩種類型。

新加坡家族辦公室通常由兩個公司主體組成:基金主體持有家族資產,運營主體提供投資管理服務。新加坡為家族辦公室提供了13O、13U等稅收優惠計劃:

13O計劃要求管理至少2000萬新幣資產,僱傭兩名投資專業人士;

13U計劃門檻更高,需管理5000萬新幣資產。

2024年2月,新加坡將這些稅收優惠計劃的截止日期延長至2029年12月31日,進一步鞏固了其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2、離岸信託與控股架構

作為財富轉移計劃的一部分,企業家族通常會設立遺囑、信託或控股公司。

在架構設計上,富豪在新加坡設立控股公司(私人公司或信託均可),再由控股公司管理兩個實體,持有家族資產的投資基金與作為基金管理人的家族辦公室。

投資基金可採用可變資本公司(VCC)形式,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同時完成風險隔離。

新加坡信託法以英國信託法為基礎,最大特點是合格外國人信託(QFT)制度:

委託人和受益人均非新加坡公民或居民時,信託從「特定投資」(如離岸股票、外匯、海外房產)獲得的收益免稅;

即使委託人後期成為新加坡居民,免稅資格仍可保留。

3、移民身份與全球布局

對許多中國富豪而言,設立家族辦公室還意味著獲取新加坡居留權。新加坡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允許富豪通過設立家族辦公室獲取永久居民身份。

2023年7月前,GIP方案C要求申請人管理至少2億新幣資產,其中5000萬新幣投資於新加坡;2025年門檻已提高至3億新幣。新加坡的「半永居模式」允許PR身份持有者每年只需住滿60天即可續簽,且無需放棄中國國籍。

財富管理研究所執行董事布萊恩·桑指出:「接班不只是錢的問題。這關係到很多其他資本。例如,智力資本,更重要的是家庭精神,以及他們如何管理企業。」

【結語】

新加坡管理大學Mandy Tan教授曾警告家族企業:「可能出問題的,就會出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家族企業,我們可以讓家族毀掉企業,也可以讓企業毀掉家族。」

而在香港,蔡瀾早已用行動給出自己的答案,他將家中物品盡數送人,字畫藏品展覽後賣掉捐出,晚年每月花費50萬港元聘請8人專業團隊照料起居。

圖/來源於36氪,侵刪

這位文化名人最終只留下一餅普洱茶和那句墓誌銘「我活過」,與新加坡富豪們精心構築的財富傳承大廈形成鮮明對比。

當美食家選擇以「關你屁事」的灑脫告別世界時,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正默默記錄著又一份3億新幣的資產配置方案。兩種對待財富的哲學,折射出生命終局的兩種選擇。

註:參考資料來源於36氪,新浪,瀟湘晨報,創業邦,南風窗,新加坡EDB,MAS,綜合公開新聞報道


相关文章

  •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 海平面或漲1.15米!新加坡8個外島將遭海水威脅?
  • 🇸🇬新加坡5個高顏值最美噴泉⛲️星耀樟宜、金沙商場、魚尾獅...外國遊客必打卡!
  •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 她們終生未嫁,卻照顧了無數孩子:被遺忘的新加坡媽姐
  • 【新加坡創業指南 年度申報(上)】:外國公司在新分支機構的年度申報義務
  • 蔡瀾助理回應遺產分配:少去八卦別人隱私!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 2025新加坡稅務優化全攻略:明晰居民身份+詳解稅種+實用節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