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和移民領域,數據往往比感受更真實。
根據Henley & Partners 6月24日發布的《2025年私人財富遷移報告》,今年全球將有14.2萬名百萬富翁遷徙,創下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全球高凈值人群的行動力不減,然而他們的目的地卻在發生顯著變化。
如果說過去十年,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地是亞洲富豪的「首選」,那麼2025年的趨勢圖上,一個新的格局正逐漸浮現:中國的資本出走正在放緩,新加坡不再是唯一首選,泰國則崛起為東南亞新的財富避風港,而阿聯繼續穩坐全球首位。
這背後,既有宏觀地緣變局的深遠影響,也有各國政策與城市競爭力之間的此消彼長。對企業主來說,這些趨勢遠不止是「誰走了誰留下」,而是關乎資源配置、身份籌碼與全球資產布局的新邏輯。
01 遷徙富豪的流入與流出之變
據Henley & Partners統計,2025年全球預計將有142,000名百萬富翁完成遷徙。這一數據較2023年的120,000人增長18.3%,是該機構自2013年追蹤該數據以來的最高點。
來源:《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2025》
預計凈流入最多的10個國家
阿聯(UAE):9,800人
美國:7,500人
義大利:3,600人
瑞士:3,000人
沙烏地阿拉伯:2,400人
新加坡:1,600人
葡萄牙:1,400人
希臘:1,200人
加拿大:1,000人
澳大利亞:1,000人
中國香港:800人
來源:《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2025》
備註:所有數據均以美元計。高凈值人士(HNWI)人數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50人。「百萬富翁」或「高凈值人士」(HNWI)指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可投資流動資產的個人。2025年的財富流動數據為全年預估值,基於截至目前的高凈值人士遷移趨勢統計。
預計凈流出最多的10個國家
英國:16,500
中國大陸:7,800
印度:3,500
韓國:2,400
俄羅斯:1,500
巴西:1,200
法國:800
西班牙:500
德國:400
以色列:350
來源:《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2025》
從凈流入與流出相對數據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正在浮現:歐美傳統已開發國家的「身份競爭力」正在削弱,而亞洲新興市場之間的「區域再配置」正在加劇。
02 新加坡為何遇冷
長期以來,新加坡被譽為「亞洲的瑞士」,憑藉穩健的法治、寬鬆的稅收制度、高度國際化的生活環境,持續吸引著中國、印度及中東等地的富豪流入。
2022年至2023年,新加坡財富凈流入曾一度高達3500人/年,連續兩年位列全球前列。但2025年,這一數據預計將下滑至1600人,不到前一年的一半,創下近年來的最低凈增紀錄。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不足7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600萬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減幅不可忽視。更重要的是,這並非全球高凈值遷移放緩的體現——恰恰相反,全球財富遷移規模還在擴張。
因此,新加坡的下滑更可能是一個區域競爭力變化的信號,而非市場本身的萎縮。凈流入人數下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凈值人群的偏好正日益多元,部分富裕家族正在嘗試以更靈活的組合方式進行全球布局。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的吸引力減弱。
新加坡仍是高凈值家族資產配置的重要樞紐,其地位並未動搖。只不過市場正從「增量競爭」轉向「質控競爭」——誰能承接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資本重配,才是未來關鍵。
此外,新加坡依然具備一系列無法輕易被替代的核心優勢:
政治與法治的高度穩定性,在當前全球多極化的不確定環境下尤顯珍貴;
成熟且受監管的國際金融體系,為家族財富管理與跨境資本流動提供穩固基礎;
有競爭力的稅制結構,如無資本利得稅、無遺產稅、無全球徵稅,為資產傳承與配置帶來極大靈活性;
高質量的教育、醫療與生活配套,對擁有跨代計劃的家庭極具吸引力。
03 泰國憑什麼能躍升
在傳統財富遷移目的地失速的同時,泰國正在迅速崛起。
報告指出,2025年泰國預計將迎來450名百萬富翁的凈流入,創下歷史新高。這個數字雖然仍遠低於新加坡的1600人,但增長幅度之快以及趨勢動能之強,不容忽視。
來源:《亨利私人財富遷移報告2025》
以首都曼谷為代表的泰國,近年來在高凈值人群間的口碑悄然改變。中國、越南、韓國等地的富裕家庭,正日益將目光轉向這個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背後原因可歸納為「三低兩高」:
低門檻:泰國的身份簽證政策(如精英簽)門檻更低、操作更靈活,適合中等體量的家族做資產轉移和身份籌碼配置;
低稅負:泰國對非稅居民的全球收入不徵稅,同時根據BOI政策地方產業園區還提供多樣化稅收優惠;
低生活成本:國際學校、醫療體系、生活成本在全球大城市中性價比極高;
高房產自由度:尤其是對外國人開放公寓購買權、出租權;
高生活質量:對追求「慢生活」、第二居所或離岸養老的富豪家庭而言具備吸引力。
值得關注的是,泰國「財富跳板」的角色還體現在地緣優勢上。對不願一次性轉向美國或歐洲的高凈值人群來說,泰國是一個「中繼站」式的緩衝點,既有亞洲文化背景,又允許高流動性。
此外,曼谷近年在金融服務、家族辦公室、國際教育方面加速布局,泰國政府也同時優化泰國精英簽證政策,針對投資人和技術人才提供長達10年的身份便利等都大幅提升了政策友好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對中國企業主和中產家族而言,或許是值得重新審視的信號。
04 中國富人不再「只出不進」
近年來,「中國富豪大舉出走」一直是全球移民市場的熱詞。
但2025年報告顯示,中國凈流出預計為7800人,較2022年和2023年已有明顯放緩。這是自該報告發布以來,首次觀察到中國高凈值人群出走曲線趨緩。
這背後既有本地經濟與產業環境的階段性回暖,也有政策預期逐步清晰的推動。同時,越來越多家庭在身份與資產配置上轉向多元、分階段的策略,減少「一步到位」式的整體遷移。
也句是說,部分富裕人群選擇通過離岸身份+本土運營的策略,先布局海外身份籌碼,但並不立刻搬遷資產與家庭。
對中國企業主而言,這正是「窗口期」:在資本出走逐步規範化、出入境政策趨向透明的當下,提前完成身份與資產規劃,或許是未來五年配置效率的關鍵一環。
03 阿聯穩居第一
2025年全球財富遷徙的另一項重大變化,是「避稅不再是唯一目的」。
富豪選擇遷移目的地的標準正在發生轉移,更多元的考量因素成為新的關鍵變量:
以英國為例,報告預測2025年英國將流出16500名百萬富翁,創下近十年最大凈流出,超過新冠期間的任何一年。其中主要驅動力,是圍繞「非本地居民」的新稅制改革,這在富裕階層中引發大規模遷徙,甚至被稱為「Wexit」(財富出走)。
但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他們去向了哪裡?不是傳統避稅天堂,而是兼具身份合法性、投資便利性與生活質量的新興目的地。
阿聯、葡萄牙、希臘、義大利等國吸引力迅速提升,主要源於如阿聯「黃金簽證」政策與高生活質量的結合優勢。效果顯而易見,阿聯預計2025年將凈流入9800位百萬富翁,穩居全球第一。
香港也在逆勢中走出自己的路。從2019-2022年的持續凈流出,到2025年預計實現800位百萬富翁凈流入,和其新投資移民計劃重啟、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和中國內地企業東擴的趨勢密切相關。大量深圳高管與新興企業主正以香港為離岸資本中心,建立「雙總部」結構。
這種結構性遷移趨勢預示著一個全球性的拐點:身份不是目的,而是企業全球配置的「籌碼」。
亨利報告雖然聚焦「去哪」,但真正的遷移趨勢更深層的命題是「如何配」:身份配置、稅務配置、家族治理配置,正在決定高凈值人群下一輪全球化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