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網絡安全局今日(2日)公布了2024年網絡安全意識的調查結果。
針對1050名15歲以上受訪者進行的調查中,
有78%受訪者表示有信心辨識深度偽造(簡稱深偽)內容,可疑內容和不協調的唇部動作,是這些受訪者主要的分辨方式。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受訪者進行相關測試後,僅有25%有辦法正確分辨深偽造假和真實的視頻。
換言之,自認能分辨者與真正能分辨者有著相當大的落差。
調查還發現,63%受訪者聽說過深度偽造,27%碰過涉及深偽的詐騙。
深偽內容近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被不法分子濫用,作為偷拐搶騙的工具,且有日漸惡化的趨勢。
因此,網絡安全局首度在調查中針對深偽內容展開相關提問。
過去幾年,多名本地政要也曾淪為苦主,遭不肖人士利用深偽技術冒充,「做出」他們實際上根本沒做過的事,或「說出」他們不曾說過的話。
今年4月,網上曾流傳一段以前總統哈莉瑪為主角的深偽內容,該視頻利用深偽技術冒充哈莉瑪,對政府發出負面言論。
更早之前,總理黃循財也曾被冒充,對方利用深偽技術,製作他為某商業產品背書的虛假內容。
如何應對深偽內容對選舉帶來的威脅,也成為今年5月大選的重大挑戰。
新加坡國會去年10月正式通過選舉(維護網絡廣告誠信)法案,禁止任何人散播內容由數碼生成或經數碼竄改的網絡選舉廣告,包括歪曲候選人言行的深偽視頻。
最新的網絡安全意識調查顯示,有高達80%受訪者知道什麼是釣魚攻擊,較2022年的72%上升八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也有三分之二(66%)受訪者能準確辨識出所有釣魚內容,同樣比2022年的38%進步不少。
不過,只有13%受訪者有辦法準確辨識所有的釣魚和真實內容。
進一步細看,87%受訪者能成功辨別出以訊息、電郵及網站形式呈現的釣魚內容,但能分辨出真實內容的受訪者,卻少於一半。
這一點和深偽內容相似,人們對虛假內容的辨別能力更高,但對分辨真實內容的能力則相對遜色。
這或許能從側面理解為,面對真假難辨的數碼內容,大家都更傾向於料敵從寬,寧可殺錯,不可放過。
值得注意的是,15歲至24歲對釣魚內容的識別能力顯著低於其他年齡層。
這顯示,年輕一代雖更熱衷使用數碼產品,但網絡安全意識仍有待提升。
38%受訪者認為自己可能墜入網絡詐騙陷阱,同樣比2022年的43%低。
此外,26%受訪者曾在至少一個網絡事件中受害,亦比2022年的30%來得少。值得一提的是,這當中,有60%網絡事件受害者是15歲至44歲的年輕族群,另外40%則是45歲以上的受訪者。
隨著數碼化日益深入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安全意識是否充分,將成為每個人接下來愈發重要的人生課題。
網絡安全局將於今年9月舉行第六屆全國網安意識運動,並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將重點放在採取雙重認證(2FA)和經常更新軟體等網絡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但既然有不少人可能過度高估自己的網絡安全意識,當局說不定也得加強這方面的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