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八成公眾有信心識別深偽內容 但大家未免高估自己

17小时前

「過度高估自己」,或許是新加坡人網絡安全意識的縮影。

新加坡網絡安全局今日(2日)公布了2024年網絡安全意識的調查結果。

針對1050名15歲以上受訪者進行的調查中,

78%受訪者表示有信心辨識深度偽造(簡稱深偽)內容,可疑內容和不協調的唇部動作,是這些受訪者主要的分辨方式。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受訪者進行相關測試後,僅有25%有辦法正確分辨深偽造假和真實的視頻。

換言之,自認能分辨者與真正能分辨者有著相當大的落差。

調查還發現,63%受訪者聽說過深度偽造,27%碰過涉及深偽的詐騙。

深偽內容近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被不法分子濫用,作為偷拐搶騙的工具,且有日漸惡化的趨勢。

因此,網絡安全局首度在調查中針對深偽內容展開相關提問。

過去幾年,多名本地政要也曾淪為苦主,遭不肖人士利用深偽技術冒充,「做出」他們實際上根本沒做過的事,或「說出」他們不曾說過的話。

今年4月,網上曾流傳一段以前總統哈莉瑪為主角的深偽內容,該視頻利用深偽技術冒充哈莉瑪,對政府發出負面言論。

更早之前,總理黃循財也曾被冒充,對方利用深偽技術,製作他為某商業產品背書的虛假內容。

如何應對深偽內容對選舉帶來的威脅,也成為今年5月大選的重大挑戰。

新加坡國會去年10月正式通過選舉(維護網絡廣告誠信)法案,禁止任何人散播內容由數碼生成或經數碼竄改的網絡選舉廣告,包括歪曲候選人言行的深偽視頻。

黃循財曾「被深偽」,為一款投資商品背書。(臉書)假的抓得出,真的辯不了?除了較新卻已影響深遠的深偽內容,網絡安全局還針對「流行」已久的釣魚攻擊(phishing)展開調查。

最新的網絡安全意識調查顯示,有高達80%受訪者知道什麼是釣魚攻擊,較2022年的72%上升八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也有三分之二(66%)受訪者能準確辨識出所有釣魚內容,同樣比2022年的38%進步不少。

不過,只有13%受訪者有辦法準確辨識所有的釣魚和真實內容。

進一步細看,87%受訪者能成功辨別出以訊息、電郵及網站形式呈現的釣魚內容,但能分辨出真實內容的受訪者,卻少於一半。

這一點和深偽內容相似,人們對虛假內容的辨別能力更高,但對分辨真實內容的能力則相對遜色。

這或許能從側面理解為,面對真假難辨的數碼內容,大家都更傾向於料敵從寬,寧可殺錯,不可放過。

值得注意的是,15歲至24歲對釣魚內容的識別能力顯著低於其他年齡層。

這顯示,年輕一代雖更熱衷使用數碼產品,但網絡安全意識仍有待提升。

釣魚內容通常會以網站、電郵和訊息等形式傳播。(聯合早報)調查的其他發現還包括,有57%受訪者認為個人電腦或電子設備有可能被病毒或惡意軟體入侵,這比2022年的60%有所下滑。

38%受訪者認為自己可能墜入網絡詐騙陷阱,同樣比2022年的43%低。

此外,26%受訪者曾在至少一個網絡事件中受害,亦比2022年的30%來得少。值得一提的是,這當中,有60%網絡事件受害者是15歲至44歲的年輕族群,另外40%則是45歲以上的受訪者。

隨著數碼化日益深入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安全意識是否充分,將成為每個人接下來愈發重要的人生課題。

網絡安全局將於今年9月舉行第六屆全國網安意識運動,並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將重點放在採取雙重認證(2FA)和經常更新軟體等網絡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但既然有不少人可能過度高估自己的網絡安全意識,當局說不定也得加強這方面的宣導。


相关文章

  • 歐洲過度旅遊問題持續發酵 希臘科孚島轉向高端市場破局
  • 雲頂巴士疑剎車失靈撞垮車棚 休旅車遭壓毀
  • 特朗普再提高關稅威脅 美日貿易緊張升溫
  • 被指是沙巴礦產開採貪案幕後金主 馬國反貪會查獅城富商
  • 馬國巴士闖紅燈高速直衝險釀禍 轎車司機追拍車牌取證
  • 泰國代首相素里亞:將把看守首相一職交給蓬探
  • 旅遊巴士在柔佛公路發生連環車禍 釀2死16傷
  • 接孩子放學遭槍手開五槍 馬國男因調低車座幸逃死劫
  • 峇厘島渡輪沉沒 死亡人數增至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