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園城市」新加坡做花藝,是不是聽起來就很浪漫?
每天花香繚繞、濾鏡拉滿,擁有歲月靜好的人生——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太天真了。
現實往往是:花材貴,客人少,一不小心,花店開著開著就成了賠錢的藝術。
「對於在新加坡生活的人來說,花的價格高,不是會日常消費的品類。」說這話的,是剛從切爾西花展(RHS Chelsea Flower Show)拿獎歸來的關九州。她現在定居新加坡,打理著一家花藝品牌。
在這次全球花藝屆的頂流展會上,關九州、王艷和殷德圻(按姓名首字母排序)三人的作品《種子(SEED)》斬獲「花藝創作(Floral Creations)」金獎、全場唯一一個」年度花藝大師「稱號。
在切爾西花展拿金獎,就等於拿到了全行業的最高認可。《新加坡眼》今天的獨家專訪,就讓關九州講講作品背後的那些故事。這也是除《金融時報》中文網報道之外的唯一專訪。
圖示:Tonny(殷德圻)、Ewa(王艷)和關九州
先說點現實的:在新加坡開花店,真的不輕鬆。花藝師想要活下來,就得仔細挑選要走的路。
有的花店主打零售,出售花束、裝飾、盆栽等等。有的花店只做花藝布置,專供婚禮、商業活動,有時也會承接明星演唱會的單子~
關九州的團隊,儘可能地運用各種省錢妙招:
她們主做婚禮,接單上,先接到訂單,再著手工作,努力達成0庫存。
營銷上,通過社交媒體打開知名度,或者積累案例觸達熟客。
聽起來很精明?其實關九州還是會忍不住吐槽:「(新加坡的)大麗花是天價!「
新加坡的花材依賴進口,價格偏高不說,種類也有限制。為了如夢似幻的展示效果,關九州曾在新加坡苦苦尋覓」馬蹄蓮「這一季節性花材,但由於當時馬蹄蓮斷貨過一段時間,」只能放棄這個設計。」
圖示:在新加坡斷貨過一段時間的」馬蹄蓮「
身處行業內部,關九州更切身體會到藝術和商業的微妙平衡:」這兩年婚禮也不是很多,其實我們曾考慮過和酒店溝通合作,流水線布置婚禮、晚宴」。如此一來,就是走量、壓價、提高收益。
不過,在和各方的溝通中,關九州最終「還是想要和客人多溝通,做個性化設計」,儘管這可能意味著單量較少。
她印象深刻的一單,是第一次前往萊佛士酒店做婚禮花藝。新娘在社交媒體平台看到了她們的設計案例、與她們聯繫,要以綠色和白色為主的簡潔設計,整個過程溝通愉快,完成後的視覺效果非常清爽——當然,「賺得也滿意」。
【圖示:關九州的婚禮花藝布置】
在關九州看來,目前的花藝培訓都是比較短期的,更多是技法上的教學,「有些學員可能只是想要儘快學會綁花束、插花盒,然後開花店營業」。
希望深入理解、學習的人,在通過這些短期培訓接觸花藝後,一是會不斷上課充實自己,二是在實際設計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使作品真正成為「藝術」。
關九州和Ewa、Tonny都是「半路出家」,他們因為對花藝感興趣而報名了歐洲大師認證
(European Master Certification,EMC)花藝課程,進而相識。
有些慢熱的三人在剛成為同學時,確實僅止步於「相識」。直到2023年,EMC的老師到中國溫州開設課程,邀請老學員們「聚一聚」。在朝夕相處完成花藝項目時,三人才熟絡起來、成為好友。
回到切爾西花展,Ewa最先提出要參展,關九州和Tonny正好檔期合適,三人一拍即合。「最開始都沒想到自己能拿獎,最後還拿了全場唯一的一個榮譽,拿到的時候真的太驚喜了」。
不怪三人如此高興,畢竟切爾西花展的含金量實在是高。它擁有一百餘年的歷史,甚至流傳過這樣的說法:有三件事常引起倫敦交通堵塞,一是女王出行,二是獲勝的足球隊凱旋,三就是切爾西花展對外開放。
圖示:2025切爾西花展的其他獲獎作品
關於這次獲獎,關九州還有什麼料可爆?以下是專訪放送——
新加坡眼:在花藝師眼裡,在切爾西花展拿獎,意味著什麼?
關九州:算是一個小巔峰了吧,有人稱切爾西花展是「園藝界奧斯卡」。我們參加的「花藝創作(Floral Creations)」類目,是創新與傳統的交匯點,可以為專業觀眾提供一些靈感,也為公眾打開植物藝術化的窗口。其地位類似於「高定時裝周中的配飾秀場」——精緻、前衛,且直接影響行業風向。
這次我們同品類的「花藝創作(Floral Creations)」設立了兩個金獎。另一位金獎獲得者是上一屆花藝世界盃的季軍,一位英國花藝師。
圖示:獲獎作品《SEED》,展現種子萌芽的瞬間,傳遞「活力、延續與新生」理念。
但僅有一個名額的「年度花藝大師」稱號給了我們。這是非常具有專業性的高度認可,評估標準包括創意性、技術精度、植物運用和主題表達。我們真的沒想到,非常驚喜。
圖示:獲獎作品《SEED》的設計圖和實物圖
新加坡眼:能展開講講《SEED》的設計靈感嗎?
關九州:花藝所探尋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生命的循環等概念。而這些,恰巧也是《易經》中的哲學思想探討的:萬物齊一,道法自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生命的循環都是從一開始的,一又生二,二又生三,三生萬物。植物的生長也是如此,從一顆種子開始,慢慢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然後又長出更多的種子,所以種子是非常有生命力的體現。
圖示:《SEED》的細節-橫圖
我們想通過模擬種子發芽的某一個狀態,來表現生命力。種子的外殼應該是一種堅硬的感覺,保護著裡面的嫩芽。在材質選擇上,架構的部分就需要體現粗糙的、堅硬的質感,和內部嬌嫩的花朵形成反差感。
在色彩上,種子是植物最原始的狀態,可以表現得更純粹一些。花材本身是彩色的,所以架構上我們就使用天然的白色系,彩色與白色的對比又加強了一層視覺反差,整體就會是非常具有東方浪漫的視覺衝擊力。
新加坡眼:《SEED》由三位作者聯合打造,聽說你們是異地的狀態?
關九州:對,我在新加坡,Tonny 和 Ewa 在上海,而且我們也都有其他工作要做,所以基本上只能抽空溝通。我去上海找他們 2 次。
圖示:《SEED》的細節
Ewa 在上海徐家匯有家很大的花店,我們會聚在 Ewa 的店裡做各種嘗試。別看這個作品沒多大,但是手工很耗時。比如,你能看到蠶繭,那是Ewa一個一個縫起來,然後再縫到結構上去的。
架構部分的羊毛包裹裝飾層,是要手工戳出來的。我從上海一路戳到倫敦,到了倫敦還在戳。整個過程還算比較順利,但僅僅是架構,就做了有100多個小時。
圖示:《SEED》用到的蠶繭(前)和羊毛(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