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特別是阿聯,如今成了全球富豪們的新寵,這股潮流對新加坡、香港這些傳統的「富豪天堂」衝擊不小。
根據2025全球富豪財富報告顯示,真金白銀正加速流向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地區,讓新港這樣的老牌金融中心有點「失寵」。
全球搶人大戰愈演愈烈,但新加坡今年的「戰績」有點下滑,預計凈流入的百萬美元級富豪(身家約127萬新元以上)只有1600人,比去年3500人的「盛況」直接腰斬。
這也讓新加坡在「全球百萬富翁增長最快地區」榜單上的排名,從去年的季軍滑落到了第六位。
1 中東的崛起
全球財富報告點明了關鍵:阿聯的強勢崛起,確實撼動了新加坡和香港的地位。富豪們口袋裡的錢,正被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吸引過去。
不過,報告也強調,新加坡的底子還在:成熟的金融業、完善的監管體系、還有國家本身的韌性,長遠看對富豪們依然有吸引力。報告甚至預計,新加坡仍將是亞洲最頂級的財富管理中心。
今年全球百萬富翁「搬家」的規模創了紀錄,預計有14.2萬人,拔得頭籌的是阿聯,凈流入約9800位富豪,美國緊隨其後,吸引了約7500人。
亞洲這邊,新加坡排第六(凈流入1600人),香港第十一(800人),日本第十二(600人),泰國第十四(450人)。
報告還提到,泰國曼谷正成為高凈值人群的新熱點,優質的國際學校、高端房產,加上蓬勃發展的金融服務業,吸引了越來越多來自中國、越南和韓國的富豪。
新加坡吸引力為何減弱?
對於新加坡今年吸引力下降,專家們有話說:
新世界財富研究主管: 「過去一年,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的增長踩了剎車。現在不少富豪更願意把錢投去香港和阿聯了。」 他覺得,新加坡投資簽證門檻提高(比如成立商業實體的投資額從250萬新元大幅提高到1000萬新元)和超高的房價,可能是富豪們轉向的原因。
安永業務合伙人: 富豪流入減少,不光是新加坡的問題。整體上,從中國、印度這些傳統「富豪出口國」出來的人變少了。今年主要是英國富豪往外跑,很多人去了離得近、稅又低的杜拜。另外,美國關稅政策變得又快又複雜,搞得很多企業忙著調整業務和供應鏈,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暫時顧不上個人移民計劃了。
新加坡家族辦公室過去幾年井噴式增長,現在增速放緩其實很自然,算是進入了一個穩定期,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年均增長約10%,獲得金管局稅務優惠的單一家辦數量,更是從五年前的200家暴增到去年的超過2000家。
2 三地對比,應該如何選擇?
家族辦公室方面,新加坡走高端精品路線,設立家辦需至少2000萬新元(約1.1億人民幣)資產,並強制僱傭本地專業人才,運營成本逐年遞增(20萬-100萬新元)。
優勢在於金融投資收益免稅(房地產除外),且慈善捐贈可享最高40%稅收減免,適合追求合規性與長期財富傳承的家族。
阿聯則以"零負擔"吸引富豪:杜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要求5000萬美元(約3.6億人民幣)資產門檻,但無需實體辦公、允許100%家族控制,更推出低成本家族基金會強化隱私保護。
其核心競爭力是全面免稅——無個人所得稅、資本利得稅,自貿區企業連所得稅都免繳。
泰國未設專門家辦計劃,富豪主要通過投資局(BOI)企業免稅政策布局。
泰國雖無強制僱傭要求,但需創造本地就業才能享受3-8年企業所得稅全免。適合將業務拓展與財富管理結合的中等資產人群。
稅收方面,阿聯自貿區內企業終身0%企業所得稅,非自貿區僅9%;新加坡標準稅率17%(新企業首10萬利潤按4.25%);泰國標準稅率20%,但BOI企業免稅期內歸零,高科技產業長期適用10%。
個人所得稅層面,阿聯繼續保持"零個稅"金字招牌;新加坡實行0-22%累進稅率(無資本利得稅);泰國最高35%的累進稅率明顯偏高,但針對數字遊民推出10年免稅簽證作為補償。
怎麼選呢?
新加坡憑藉成熟金融體系、英美法系和雙語環境,仍是亞太財富管理核心樞紐,但高房價(豪宅均價是曼谷4倍)和緊縮的簽證政策正削弱競爭力。
阿聯以"離岸便利+在岸實體"雙模式突圍:上午在杜拜簽免稅協議,下午到阿布達比對接主權基金,夜間航班直飛倫敦,完美銜接全球資本流動。
泰國走差異化路線——曼谷高端房產價格僅為新加坡1/5,國際教育資源豐富,疊加BOI對數字產業、區域總部的扶持,正吸引中韓科技新貴建立東南亞基地。
總結:若追求極致稅務優化和隱私保護,阿聯是首選;重視法治穩健與金融深度,新加坡仍具不可替代性;而泰國更適合將生活成本控制、業務拓展與中等規模財富管理協同規劃。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源自百度等搜尋引擎,所有轉載內容的智慧財產權歸原權利人所有。因技術能力限制,無法直接聯繫版權人授權。若存在版權爭議,請相關權利方及時通知,以便迅速刪除,避免不必要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