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新加坡在全球高凈值人士(HNWI)眼中是「避風港」般的存在:政治穩定、稅務優惠、家族辦公室政策優厚,一度被稱為「亞洲的瑞士」。
但到了2025年,風向卻悄悄變了。
根據國際移民諮詢機構恆理環球(Henley & Partners)的最新報告,今年預計遷入新加坡的百萬富翁僅1600位,相比2024年的3500人,足足「縮水」一半以上。這也讓新加坡在全球「吸金排行榜」上,從去年的第3名跌至第6位。
與此同時,阿聯強勢登頂,預計將凈吸引9800名百萬富翁,比新加坡高出近6倍。美國緊隨其後,預計吸引7500名富豪。
而新加坡則排在第六位。中國香港和日本分別排名第十一和第十二,估計凈吸引人數為800人和600人。泰國以450人的成績排在第十四位。
新加坡與其他亞洲城市的「富豪戰」,正在被中東國家快速趕超。
為什麼新加坡「富豪吸引力」下降了? 我們分析了幾個核心原因:
首先是投資門檻的大幅提升。新加坡在2023年對全球投資者計劃(GIP)進行了大幅度收緊。原本只需投資250萬新元的申請人,如今必須至少投資1000萬新元(約5600萬元人民幣),還必須成立新的公司或投資現有企業並繳足資本。
這對許多原本打算通過設立家族辦公室移居新加坡的富豪來說,無疑是一項「勸退信號」。
其次是房價持續高漲。新加坡的房地產價格連年上漲,尤其是優質地段的私宅和超級豪宅如烏節路、東海岸等區域,備受高凈值人群追捧,導致價格水漲船高。
外國人在新加坡購房還需支付60%的額外印花稅(ABSD),而核心區豪宅的月租金甚至可高達2萬新元以上。
相比之下,杜拜不僅沒有購房稅,還有永久產權制度與零所得稅政策,對於富豪而言更具吸引力。
再者,香港的政策逐漸回溫。
自2024年以來,香港在家族辦公室政策方面迅速追趕新加坡,推出稅務減免、審批加速等舉措。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戰略,也讓一些原本打算落地新加坡的富豪轉而選擇香港作為資產配置的新基地。
第四個原因是家族辦公室增速趨緩。
根據安永數據,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的數量從2018年的約200個,激增至2024年的超過2000個,年均增長率達到10%。但當市場發展到一定飽和度後,從爆髮式增長轉向穩定發展,是一種自然的市場演變,也影響了新進富豪的數量。
過去10年,全球財富增長最快的城市 — 中國深圳 在全球財富增長最快的城市中,中國深圳,杭州,廣州,北京,上海,均超過新加坡。
當然,除了深圳、杭州和杜拜之外,躋身「全球財富增長最快城市」榜單的,還有不少你意想不到的新貴城市:
美國斯科茨代爾(Scottsdale),百萬富翁人數10年暴漲 125%!這個位於亞利桑那州的高端小城市,如今已成為美國富豪們熱衷移居的新天堂。
印度「矽谷」班加羅爾(Bengaluru),增長 120%,高科技產業+新興富豪=爆炸式財富崛起。
美國棕櫚灘西區(West Palm Beach),漲幅 112%,陽光沙灘+免州稅,富豪紛紛搬來享受「佛州生活」。
邁阿密(Miami) 增長 94%,華盛頓DC 增長 92%,奧斯汀(Austin) 增長 90%,美國南部和中部城市持續上演「財富吸金大戲」。
波蘭首都華沙(Warsaw) 增幅 83%,新興歐洲的黑馬;阿布達比(Abu Dhabi) 增長 80%,中東富豪集中地;還有 沙特首都利雅得(Riyadh),也實現了 65% 的增長。
數據來自財富研究機構 New World Wealth 的報告。其研究主管 Andrew Amoils 指出:
這些城市中,有的是全球富豪熱衷移居的目的地,有的則是崛起中的科技新城。
比如亞洲頂級科技中心深圳,擁有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以及中興等世界級科技巨頭,過去20年間財富增長尤為迅猛,在多個科技子領域(如計算機硬體、電動車、5G、飛行無人機等)已成為全球領頭羊之一。
財富遷徙,折射的是全球趨勢變化 報告指出,2025年預計將有14.2萬名百萬富翁選擇全球遷徙,創下歷史新高。這些富豪遷移的原因已不僅僅是避稅,更多的是為了下一代教育、資產保值、身份規劃等多重考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國今年出現了明顯的高凈值人群外流趨勢,許多英國富豪選擇前往中東國家,尤其是杜拜。一方面是因為地理位置接近英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杜拜具備更靈活且低稅的制度設計。
同時,從傳統財富來源國如中國和印度移出的富豪數量也在減少,顯示出全球資金流動的結構正在轉變。
而在亞洲,曼谷正逐漸成為新興富豪的落腳點,高端房地產、國際學校資源以及金融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使得來自中國、越南、韓國的新中產富豪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座新興國際都市。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真的失勢了嗎? 未必。雖然2025年吸引的百萬富翁人數有所下降,但新加坡仍具備金融制度韌性、完善的法治環境與全球認可的資產安全機制,依然是亞洲無出其右的「資產安全地帶」。
家族辦公室從爆發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行業逐漸成熟的表現,而不是退潮的徵兆。不是富豪不來,而是門檻更高,篩選更嚴。
未來的新加坡,依然是許多想要「真正落地做事業」的高凈值人士的首選之地。只是,這條路,正在從「寬門」變成「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