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攻略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數據顯示,每年超200萬初到者因不熟悉本地交通規則多花30% 通勤時間。本文結合實測與官方指南,從導航工具到深夜打車,整理出覆蓋全場景的實用攻略,助你3天玩轉坡島交通網。
宜機場抵達大廳的Ezlink卡自動販賣機前,每天都有拖著行李箱的新面孔駐足。"在公交站台等了20分鐘,車卻直接開走——後來才知道要招手示意",首次來新的上海遊客陳女士回憶。
*想直接了解新加坡交通出行指南攻略,掃描二維碼,回復【交通出行】,即可免費領取手冊
這個以"高效"著稱的城市,暗藏諸多"隱形規則":巴士上下車需主動操作、地鐵博愛座有特定使用時段、不同支付方式暗藏價格差,更別提2025年7月剛實施的行人專用道新規。
掌握這些細節,才能真正實現 "絲滑出行"。
導航工具實測
迷路率直降70%
Google Maps(全球用戶首選):
優勢:覆蓋98%商戶信息,含實時街景、廁所位置、排隊時長,輸入"地鐵+公交"組合可自動生成最優路線
缺點:對組屋區架空層步行路線識別較弱,巴士班次誤差率達25%
Citymapper(本地生活必備):
優勢:精準規劃校園/工業區路線,含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免費接駁車實時動態,預估車費誤差<0.5新幣,支持LRT輕軌線路查詢
缺點:免費版廣告較多,冷門路線加載慢
SingaBus+SGMRTMap(公共運輸組合):
優勢:前者查巴士實時位置(準確率92%),後者離線查看5條地鐵主線及新增LRT線路,轉乘無需出站
提示:地鐵綠線(EW)與紅線(NS)換乘站(如Jurong East)需留意站台廣播
使用指南:查景點用Google Maps,複雜路線靠Citymapper,等巴士時開SingaBus,地鐵換乘必開SGMRTMap。
公交地鐵
這些「紅線」千萬別碰
巴士篇:3個關鍵動作
上車前招手(如組屋區站台必做,車身電子屏顯示"STOP"才會停靠)
下車前按鈴(每站必按,未按鈴過站率達40%,曾有遊客從榜鵝坐到兀蘭渾然不覺)
上下車必刷卡(漏刷扣全程費,跨島線路如170路最高5.2新幣,Ezlink餘額低於3新幣無法進站)
地鐵篇:5條線路+3個細節
線路全解析:
綠線(EW):連接樟宜機場與裕廊東,途經濱海灣花園
紅線(NS):貫穿南北,烏節路、牛車水等商圈全覆蓋
黃線(CC)+ 紫線(NE)+ 藍線(DW):覆蓋中部及東北部,轉乘無需刷卡
乘車禁忌:
博愛座(深色座椅)尖峰時段(7:30-9:00)禁坐,監控抓拍率達90%
禁止飲食/攜帶榴槤,樟宜機場線曾有旅客因喝珍珠奶茶被罰款
打車技巧
避開「溢價」可省60%
據新加坡計程車協會數據,尖峰時段打車費用可能是平時3倍,掌握以下技巧能大幅降低支出:
計費規則全公開
起步價:3-5新幣(普通車型3新幣,奔馳5新幣),含首1公里
里程費:1公里後每210米0.1新幣,超10公里後每175米0.1新幣(機場到牛車水約12新幣)
等待費:靜止狀態每25秒0.1新幣,建議跨商圈出行提前用Grab預估費用
APP 選擇指南
Grab:覆蓋率90%,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凌晨附加費50%(23:00後機場到市區約50新幣)
Comfort Taxi:可以電話訂車(中文服務),含7座MPV,適合4人以上同行
Gojek:價格比Grab低10%-15%,但機場接單率僅65%,建議市區短途使用
2025年新規
7月起要注意這些行為
行人專用道 "三不准"
禁止進入設備:自行車、電動滑板車(PMD)、電動輪椅(非殘障人士使用)不得進入標有 "Pedestrians-Only" 的專用道
違規後果:首次違者最高罰2000新幣或監禁3個月,LTA已部署100名執法人員巡邏
識別標誌:路面有行人圖案+白色邊線,常見於烏節路、濱海灣等商圈
騎行者注意
需在專用自行車道行駛,路過行人專用道時必須下車推行
2026年起電動輪椅(PMA)限速從10km/h 降至6km/h(約快走速度),超速將觸發路面感應警報
行人需注意
紅綠燈按鈕:按下標"Push to Cross"的圓形按鈕,綠燈將在30秒內亮起(比乾等快2分鐘)
無燈斑馬線:司機必須禮讓行人,確認安全後快速通過(曾有遊客因玩手機被司機提醒)
新規補充:通過行人專用道時,注意避讓佩戴"PMA使用者"標識的殘障人士
初到新加坡,交通系統的高效與精細可能會讓人一時手足無措,但掌握這三大核心邏輯就能化繁為簡:工具用對、支付選對、規則遵守。
無論是依賴Google Maps與Citymapper的導航組合,還是善用Ezlink卡的一卡通用,亦或是牢記巴士「招手停、按鈴下」、地鐵「禁飲食、讓博愛座」的細節,都能幫你避開90%的出行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