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史上最大的洗錢案,涉案金額高達30億新元(約合168億人民幣),主要嫌犯落網的落網,服刑的服刑!
但新加坡相關部門的調查從未停止,現在新加坡金管局已完成針對30億新元洗錢案的監督檢查工作:對9家金融機構做出處罰,總罰款金額共計2745萬新元(約合1.54億人民幣),還對多個金融機構高層發出禁令!
一起來看看吧!
新加坡金管局
對9家金融機構共判罰2745萬新元
根據新加坡金管局昨日發布的文告顯示,九家被罰的金融機構和金額如下:
瑞士信貸新加坡:580萬新元
大華銀行:560萬新元
瑞銀集團新加坡:300萬新元
花旗銀行:260萬新元
瑞士寶盛銀行新加坡:240萬新元
LGT銀行:100萬新元
大華繼顯私人有限公司:285萬元
藍海資產管理公司:240萬新元
恆泰信託(新加坡)有限公司:180萬新元
根據調查顯示,新加坡這9家金融機構工作存在不足:包括客戶風險評估、確定和證實洗錢風險較高的客戶的財富來源、交易監控和可疑交易報告後續跟進,等違規行為。
金管局在確定構成的處罰金額時也會考慮到:金融機構接觸相關人員的程度、違反多少金管局的相關規定,以及金融機構自身在管控反洗錢和打擊恐怖主義融資方面時有多弱。
9家機構罰款總計金額高達2745萬元(約合1.54億人民幣),這也是繼一馬案後,新加坡金管局對金融機構做出的最高處罰總數額,
違反新加坡反洗錢規定
金管局向多名金融高管發出禁令
除了對金融機構做出罰款外,新加坡金管局還對多名金融從業員發出禁令,包括多名金融行業高管!
藍海資產管理公司的4名金融從業員被禁3-6年!
1,執行長兼執行董事:被禁6年,從2025年8月1日開始生效。
2,營運長:被禁5年,從2025年8月1日開始生效。
3,執行董事和客戶關係經理:被禁3年,目前禁令已生效。
4,前客戶關係經理:被禁3年,目前禁令已生效。
4人在禁令期間不能從事任何受金管局監管或授權的活動或業務,也不得在任何金融機構擔任管理、合伙人或經理的職務,或成為主要股東。其中,前兩位首席高管也被禁止履行風險管理和控制職能。
這就相當於被整個金融行業封殺了!
此外,恆泰信託(新加坡)有限公司的常務董事兼執行董事和駐場經理,營運長、執行董事和合規主管,執行董事、信託行政主管和駐場經理,3人也因未能確保公司遵循金管局規定而被譴責。
新加坡大華銀行被罰$560萬
涉事員工已被處分
在此次罰款中,新加坡大華銀行被罰560萬新元(約等於3100萬人民幣),是處罰第二高的。
針對被罰一事,大華銀行表示接受金管局的調查結果,大華銀行致力於確保遵守監管規定,會不遺餘力地維護新加坡金融體系的完整性。
自「30億洗錢案」發生後,大華銀行也進行了內部審查,在發現銀行內部存在不足後,已迅速採取補救措施:包括加強交易監控和客戶盡責調查程序等等。
大華銀行也投入了大量的技術和其他資源,以進一步提升內部的風險管理標準和能力。
大華銀行也表示:已對涉事員工採取了紀律處分,並會持續加強員工培訓,確保員工秉持最高的誠信、價值觀和職業操守標準。
新加坡金管局
呼籲金融機構採取最佳做法
並保持警惕
新加坡金管局表示,當局和銀行業都有發布有關反洗錢和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的監管期望和最佳做法文件,金融機構應以此為基準,實施強有力、合理且風險適當的防禦措施,防止洗錢案發生。
當局也提醒客戶關係經理及其主管們,他們是對抗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第一道防線,應保持警惕。
新加坡在實施反洗錢方面表現
已超過國際平均水平
一直以來,新加坡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政治穩定、法律健全、商業網絡發達、稅收相對較低、政府廉潔高效等因素,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人,被稱為「投資聖地,移居天堂」。
但是吸引正常投資的同時,也讓很多不明來源的資金趁機而入。
「這裡面魚龍混雜,很多不合法的錢,趁機進來了。他們把錢弄合法的手法有很多種:
1,設立沒有實際經營的單一家族辦公室;
2,購買虛假的不存在的服務,利用多家空殼公司把錢轉進轉出,錢在海外轉了一圈,再回到新加坡;
3,設立多個第三方帳戶,把大錢分成小錢,每筆錢都低於規定申報的額度,頻繁快速轉帳,把錢層層轉移,分散到不同渠道,提升資金溯源的難度;
4,數字貨幣和藝術品,也成了非常熱門的洗錢方式。」
也正是這些亂象引起了新加坡的重視,管理機構制定了《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法》和《受控物品和服務管理法》等,規定「各類金融機構實施客戶盡職調查(CDD)、監控和報告可疑交易、保存交易記錄等,以防範和打擊洗錢活動。」金融管理局(MAS)等機構,加大了現場審查和審計力度。
根據律商聯訊風險信息發布的評估報告,新加坡在實施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措施方面的表現,已超過國際和亞太地區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