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新加坡外長維文在國大120周年校慶啟動式上稱,國大需成全球人才避風港,擔「搖籃、堡壘、發射台」三重使命。校長陳永財、醫學院院長莊永昭亦強調教育與全球健康合作重要性。
維文外長致辭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於7月3日在濱海灣金沙主持NUS12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時強調,在超級大國科技競爭加劇、地緣政治格局深刻調整的當下,國大必須成為"全球人才的避風港"。
他指出,高等學府需在堅守國家認同的同時保持開放姿態,以應對通脹壓力、小國脆弱性及發展滯緩等時代挑戰。
外交部長維文在7月3日於濱海灣金沙舉行的國大120晚宴上發表講話。
來源:ST
作為國大醫學院校友與前學生會主席,維文以"搖籃、堡壘、發射台"三重比喻闡釋大學使命,呼籲學術界在科技顛覆中擔綱創新引擎,既要成為孕育國家意識與民族團結的精神家園,也要成為匯聚全球智力資源的開放平台,更要成為推動亞洲科技躍遷的動力源泉。
國大120年發展軌跡
從1905年僅有23名學生的醫學院起步,國大如今已發展為擁有近39萬校友的頂尖學府。
上財年該校獲2.33億新元慈善捐款,其中2600萬專項用於低收入學生援助,每年惠及約3000名本科生,切實踐行"教育作為社會契約基石"的理念。
校長陳永財教授將校慶與新加坡獨立60周年視為"歷史呼應",指出國大超半數學生為家族首位大學生的現象,彰顯大學在社會流動中的樞紐作用。
維文外長深入闡釋國大作為"民族意識搖籃"的本源意義,強調其自殖民地時期便肩負的國家認同建構使命。
同時要求國大成為"敞開大門的堡壘",在獲取全球人才與思想資源的同時築牢本土價值根基;更呼籲其作為"科技躍遷發射台",聯合本地高校推動新加坡及亞洲在人工智慧、綠色科技等領域的前沿布局。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發表講話。
來源:ST
陳永財校長進一步補充,大學需在科技顛覆與價值重構的雙重挑戰中,兼顧好奇心培養、批判性思維塑造與社會變革推動三重責任,培養兼具全球視野與本土情懷的創新人才。
2025里程碑年
國大2025年將迎來楊潞齡醫學院120周年、工程學院70周年、杜克-國大醫學院20周年等重要節點。
這所擁有3校區15個院系的學府,每年招收超7000名新加坡籍為主的本科生,其多學科協同模式正成為應對全球議題的範本。
莊教授強調,"此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凝聚全社會、全地球的合力。我們需要團結各方力量,彙集多元技能、專業知識和觀點,共同開創更美好、更健康的未來。"
他最後鄭重表示:"國大所做的一切至關重要——不僅為了新加坡,更為了世界,為了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