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参加过自1986年起,一年一度举行的新加坡作家节活动吗?
即使你不曾参加过,相信最近也曾在新闻报道中听闻作家节这个活动。
原因无他:因为本地媒体上周末报道说,著名歌台艺人王雷受邀担任作家节的主讲嘉宾,结果引起一些本地作家的不满,认为王雷与“作家”的身份根本沾不上边,而且“粗口成脏”的卖鱼哥形象也与文化沾不上边。
王雷将担任11月6日举行的,题为“从流行到文化:传统艺术的未来”座谈会的主讲嘉宾。这场华语讲座的英文题目为Vanishing Trades(消失的行业)。三位嘉宾中,苏章恺、谢汶亨是研究者,王雷则是参与者。
作家节主办方艺苑公司指出,王雷是受邀去谈本地歌台文化而不是谈写作,毕竟王雷在歌台打滚了24年,资历丰富的他一定有经验谈可可以分享。
作家节发言人杨诗敏则说:
新加坡作家节今年的主题是《罪恶般的享受》(Guilty Pleasures),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探讨大家对于"通俗"和"高雅"的先入为主的看法。通过多元化的节目内容,也希望观众能从中对文学有更新的认识。鉴于这个主题,讨论华文传统艺术文化是最适合不过的!
三位演讲者的介绍。(取自新加坡作家节网站)对于作家节应不应该邀请王雷,目前有几派看法:
反对派 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林得楠、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成君和前电视人李宁强都持反对意见。前者强调并非针对王雷,只是这次争议凸显了近年来本地华文作家与作家节渐行渐远的关系。后两位则认为王雷粗口形象过于深入人心,就连冒犯神明的语言也敢肆意乱说,不适合作家节这个高尚的舞台。
《联合早报》读者“76岁老头”则认为,没必要为了王雷,再拉低本地草根文化的层次。要谈论歌台文化可找形象良好,更有资历和才华的人选,如:唐琥、陈建彬、刘玲玲和李佩芬等。
“主办单位执意邀请如此有争议性的艺人,除了有哗众取宠之嫌,也对社会传达错误讯息,助长爆粗口、开黄腔的不良风气蔓延。”
刊登在10月28日《联合早报》副刊的观众大声说留言板。其他反对声音包括:
支持派: 艺人公会会长陈建彬、双语诗人小叶子(Joshua Ip)、剧场人兼作家梁海彬和艺人杨君伟都属于支持派,原因如下:
刊登在10月28日《联合早报》言论版。讨论派: 即将与王雷同台讨论的谢汶亨说,她与苏章恺都算不上是作家。最近的争议,让他们对如何看待作家与文学有了进一步思考。她指出,如果座谈会讨论的是“消失的行业”,那纳入歌台无可厚非。然而,若讨论的是“传统艺术”,那歌台就会有定义上的问题。
旅游作家叶孝忠则指出,英文的writer定义比较广,不一定要出过书,只要有过文字创作行为就可以称作writer,然而华文的“作家”这个词语却似乎很神圣。他建议,如果王雷要谈本地歌台文化,就要深入去谈,不能回避本地歌台与情色文化的关系,其实这更符合作家节主题“罪恶快感”。
有《联合早报》读者希望王雷能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借这次的参与,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也向大家证明歌台表演艺人的实力。
刊登在10月28日《联合早报》言论版。王雷:早有心理准备接受攻击 在歌台上“身经百战”的王雷,早预料到自己会被臭骂。
王雷早前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坦言,受的教育不高,上的是社会大学。
“我当时完全被吓到,以为主办方搞错......受邀作家节的嘉宾都是受过高深教育的有识之士,网友一定会酸我,凭我这种‘老阿明’有什么资格当作家节嘉宾!我已有心理准备接受攻击!”
不过,王雷说,以他多年从事歌台的经验,足以谈论此课题,他会勇敢面对各方质疑。今年新加坡作家节邀请的艺人,除了王雷之外,黄宏墨、小寒和杨君伟也受邀出席参与“Mixtape Memories”(混音记忆)的活动。
新加坡作家节顾名思义是让世界各地的“圈内人”欢聚一堂交流、研讨的活动,也让书迷有机会与自己仰慕的“偶像”会面,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另外,也希望借助作家节,点燃更多“圈外人”对写作和看书的兴趣,变成下一个作家或书迷,借此提升国家与国民的文学与文化素质。
找王雷来担任嘉宾,乍看之下或许是一记险招,然而,从话题性和宣传效果来看,似乎不失为一记高招。别忘了,让很多人忍不住想吐槽说两句、让争议性得以持续发酵,也是一种“平地一声雷”的宣传手法。
红蚂蚁猜想,王雷担任主讲嘉宾的这场座谈会,搞不好会出乎意料之外的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