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芸如
疫情期間少了面對面認識人的機會,有很多人用聊天軟體交友,疫苗接種也成選擇伴侶的重要條件之一,甚至有高達七成的人認為接種疫苗有助於約會。
自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新加坡先後進入病毒阻斷階段、高警戒解封階段等,也多次調整疫情措施包括居家辦公、收緊社交人數限制等,這些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新加坡單身者的交友方式、戀愛觀念、擇偶條件、約會方式等。
聊天軟體Bumble最新調查數據顯示,51%的新加坡人認為可以通過聊天軟體培養出一段真實且有意義的關係。聊天軟體「咖啡遇上貝果」(Coffee Meets Bagel)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更多本地人選擇使用聊天軟體交友。
防疫措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新加坡單身者的交友方式、擇偶條件、約會方式等。(網際網路)
這些人的擇偶條件也有所改變,61%受訪者認為如今更看重未來的伴侶是否能夠在感情上提供依靠,23%甚至覺得未來伴侶的外貌並不重要。
約會專家鍾佩文指出,這可能是因為疫情期間,不少單身者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未來。同時,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約會都受到影響,不少單身者在等待中蹉跎,希望找到穩定、願意付出的另一半,來彌補失去的時光。
「能夠為伴侶在感情上提供依靠,這是維持一段長期關係很重要的品質。」
九成受訪者認為,約會對象是否認真對待冠病防範措施很重要,其中74%認為,約會對象要是不注意防疫是「大忌」,62%坦言約會對象若不好好戴口罩,可能就沒有發展機會了。
疫苗接種甚至也成為擇偶的考量之一,76%認為接種疫苗有助於兩人約會,90%認為接種疫苗對約會十分重要。
這相信跟本地單身者還是傾向面對面約會有關。45%希望在確保社交距離的情況下約會,另有45%期待定期見面,僅有10%願意一直網約、不見面。若約會一方沒有接種疫苗,這意味著能出門見面的地點很受限。
疫情也造成不少單身者有意識保持單身,或者更明確和堅定自己的擇偶條件。但數據證明,不少單身者可能因為想要找到所謂「完美伴侶」而錯過適合自己、可相伴一生的另一半。
通過聊天軟體認識 交往九個月後去年訂婚
郭曉曄(左)和法維安2020年通過「咖啡遇上貝果」相識相戀,目前已經訂婚。(受訪者提供)
法維安(29歲,人力管理人員)和郭曉曄(28歲,行銷經理)2020年通過「咖啡遇上貝果」相識,在接觸了九個月後交往,兩人去年底訂婚。
法維安說,戀愛之路並非一路平坦,他也不相信世界上有所謂的完美伴侶,而是雙方花時間相處、磨合。
他說,在遇到未婚妻之前,剛經歷事業低潮期,也一度迷失生活目標,可是對方沒有立刻否定自己,兩人也逐漸在相處中發現了共通點,他也在她的推動下成為了更好的人,如今兩人可以一起進步和成長。
郭曉曄也說,沒有所謂的完美伴侶也並不代表尋找伴侶時要盲目,而是在年齡、外貌等要素外,更關注對方的核心價值觀。
同樣通過聊天軟體相識、已共結連理還有沈巧盈(36歲,義工組織高管)和張家麒(34歲,銷售經理)在2018年相識、2020年結婚。
沈巧盈說,在遇到丈夫前也一度希望找到和自己同樣喜歡運動的伴侶,可是丈夫的個性卻好靜,也不愛運動。
兩人在一起後,彼此妥協,丈夫會陪著自己去散步,自己也會給與丈夫宅家的空間,獨自去運動。
鍾佩文指出,與其定下嚴苛的條件和要求,不如改變心態,關注對方是否能夠維護一段長久關係。
「有時真正適合的人,也許並不是和你一拍即合的,也許隨著了解的過程,你會慢慢喜歡上對方。」
她建議單身者敞開心扉,給其他人一次接觸的機會。
「擇偶條件不死板不代表不能有要求,篩選伴侶時應該考慮對方對自己的心意以及是否有好的人品,也要觀察對方在情感上是否體貼,有沒有同理心。」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