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例!新加坡公布5大“黑区”,3天各到访超千例!这个国家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2021-10-31     于晏     18910

更可怕的是,380不是这场疫情的终点。

去年1月23日,新冠首例在新加坡出现以后。我们被告知,新加坡从非典以后就已经做好准备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危机。

可是现在呢?

每天有人死亡,日增确诊病例现在已经4000例,大家跟病毒共存,感染病毒在家康复,医疗资源却仍旧紧张。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0年内,新加坡遭遇两场大危机

非典VS新冠

2003年2月下旬,新加坡出现非典病例。

当时的1号患者是个新加坡女子,她跟自己的两个好友去香港玩,在当地感染上非典。

返回新加坡后,3月1日到3日期间,三人陆续病倒送往陈笃生医院,被诊断出患了非典型肺炎。

3112例!新加坡公布5大“黑区”,3天各到访超千例!这个国家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来源:海峡时报 | 非典时期的陈笃生医院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到3月12日才就香港、越南和广东爆发严重的非典型肺炎发布全球警报。

在这时,新加坡的非典传播链已经传开至少感染16人,标志着新加坡的非典疫情正式爆发。

之后的爆发,以及当局采取的措施、死亡病例陆续出现的时间线如下:

3月16日,筛查医院病人

卫生部发布医院指南,筛查急诊科患者是否有发烧症状,以及到受非典影响地区的活动轨迹。

3 月 22 日,设非典热线

陈笃生医院被指定为非典医院。设立了非典热线。这时已确诊非典患者44人。

3112例!新加坡公布5大“黑区”,3天各到访超千例!这个国家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来源:ABCnews | 非典时期的诊所

3 月 24 日,740人在家隔离

根据《传染病法》,大约740人在家中隔离了10天。

3月25及26日,出现首两起死亡

新加坡出现首起非典死亡病例,是1号患者的父亲。紧接着在26日,第二起死亡病例出现,是一位探访过1号患者的牧师。

3 月 27 日,学校关闭

所有学校关闭至 4 月 6 日,死于非典的人必须在 24 小时内火化。

3 月 29 日,机场体温监测

对所有通过樟宜机场进入新加坡的乘客进行体温检测。

3112例!新加坡公布5大“黑区”,3天各到访超千例!这个国家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4 月 5 日,医院再爆发疫情

新加坡中央医院 (SGH) 遭遇非典爆发。学校的关闭时间延长。

4 月 6 日,部长委员会成立

此时非典疫情已经过半,部长委员会和核心执行小组成立。

4月9到16日,学校重新开放

5月18日,医院报告最后一例非典患者

5月31日,新加坡从世卫疫区名单中除名

在非典爆发过程中,还曾出现了5个超级传播者。

比如最初的1号患者,之后关联感染40多例。其中一个是护士,又随后感染另外23人。

1个在陈笃生医院住院的患者被感染,随后出院后因胃肠道出血又去了新加坡中央医院,于是在那里又感染了近60人。

3112例!新加坡公布5大“黑区”,3天各到访超千例!这个国家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这60人当中,又有1个在巴西班让批发市场工作,直接就引爆感染群,再关联至少15人。

当时社区采取的防控措施部分如下:

1)尽早发现且隔离疑似病例,呼吁大家有症状及时就医;

2)向全岛超过100万户家庭发放温度计;

3)在学校及工作场所进行体温监测;

4)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调追踪,隔离密接者;

5)对于疑似病例用专车运送

6)疫区人员需全副武装,戴口罩、手套、防护服,自己每日检测体温

7)限制医院访客,甚至还曾停止访客探访

8)限制入境措施,机场筛查病例,抵新乘客要填写健康申报卡,进行体检

2003年的非典,因为爆发地点集中,措施采取及时,所以疫情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时间就消停。

最终确诊238人,其中33人染疫去世。

3112例!新加坡公布5大“黑区”,3天各到访超千例!这个国家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那会新加坡的总理还是吴作栋, 他表示非典是新加坡“独立近40年遇到的最严重危机”。

只是万万没想到,2020年到2021年,新加坡迎来了独立50多年来碰到的更大危机。

这一次,当局说早有准备。

确实,如果从应对机制来看,这一次应对新冠反应更快,措施规模更大,影响更广。

比如抗疫统筹人员都是跨部门合作。

非典时期,起初应对疫情的部门只有卫生部,资源有限,抗疫委员会是在疫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才成立的。

3112例!新加坡公布5大“黑区”,3天各到访超千例!这个国家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新冠疫情下,中国武汉官宣封城以后的第三天,新加坡就成立了跨部门联合工作小组。

这个月,更是联合新加坡武装部队等继续跨部门合作,支援在家康复计划。

从感染对象来看,非典统计有40.8%病例是医护人员,23.8%是患者的家庭成员。

而这次新冠,其他国家如美国、印尼都有发生医护大量感染情况,但是新加坡很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