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间佛堂。
29巷路上看到的外围墙浮雕。
顺天宫(Soon Thian Keing)祭拜土地神大伯公,似应归类于道家庙宇。宫前的山门写着“顺天宫”,左侧的小字写着“路班让”,右侧写着“1993年”,记录著1993年由路班让(Bugis Junction, 现称白沙浮)迁移到此。
顺天宫前门两侧的石狮。你知道哪只是公那只是母的吗?
顺天宫内富丽堂皇,至今香火不断。它对教育事业也作出贡献,过去,崇正学校和崇本女校的经费就依靠顺天宫的香油钱捐赠。
庙堂天花板上的金蝙蝠,寓意福到。
根据庙里石碑的记载,顺天宫建于1847年(也许更早),并于光绪28年重建,因此确认为新加坡第一座华人庙宇。
顺天宫南边的彭氏会馆。
顺天宫北边的张氏会馆。
顺天宫对面的同敬善堂。
芽笼大路(Geylang Road)南边的旅馆。
芽笼大路北边的庙宇,屋顶金佛。
24A巷的两边店屋都保留了最完整的南洋特色。翻新后色泽鲜艳,作工精细。
二楼的三扇窗户。
二楼的三扇窗户。
这些店屋除了住家,也有庙堂会馆。
22巷 (阿裕尼路)的庙宇。
又一座不同风格的佛教堂。
茶阳(大埔)会馆成立于1858年。1890年创设“回春馆”,是第一间宗乡会馆设立的医社。1906年,创办启发学堂。会所曾几次搬迁。2002年会所“茶阳大厦”竣工。新大厦全部自用,目前会员6000多人。
石碑上记录著一百多年前捐赠银元的先贤们。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