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化智庫CCG發布了《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20》藍皮書 ,書中提到,截至到2019年, 中國移民海外的人數已經達到1073萬人,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移民輸出國。
而作為東南亞小國之一的新加坡,位居中國更喜愛的移民國家的第6位,僅此於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韓國,力壓義大利、英國、德國、法國和紐西蘭等主流歐美國家,可見新加坡的魅力不淺,對中國人的吸引力也是相當之大,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移民這個話題,談一談普通家庭、普通人移民新加坡的三種途徑。
首先說明一個概念,所謂移民,有兩種定義,一是取得所在國的永久居民身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綠卡,二是取得所在國的國籍,但是一般來說,獲得綠卡是取得國籍的前提條件,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如何取得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身份,而不是如何取得新加坡的國籍。
先說第一種途徑,也是一種最常見的途徑,即通過工作簽證SP或EP,申請成為永久居民。
SP和EP是外國人在新加坡所持的工作準證類型,其中SP是為外國中級技術人員頒發的工作簽證,而EP是為外國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的,也是在所有工作準證中級別最高的,相應的,薪水也是最高的,根據新加坡人力部的最新規定,申請SP准證的最低工資標準是2500新幣,而EP則是4500新幣。
根據新加坡移民局規定,凡持有SP或EP准證,並提交學歷證明、工作和收入證明等材料,即可提交永久居民的申請。在申請資格上,幾乎沒有限制,但是從過往的經驗來看,移民局主要考察的是申請者的年齡、學歷、收入和行業類型,綜合來決定是否批覆。
從近些年的情況來看,SP和EP申請永久居民的門檻越來越高,哪怕是薪水和學歷都很高,也不一定能批下來,其中行業是很重要的一個考察因素,新加坡看重的是你所在的行業,是不是國家所需要的。舉個例子,像從事護士這份工作,新加坡一直都很緊缺,他們哪怕薪水不高、學歷也一般,也很容易拿到永久居民,因為護士行業對新加坡很重要,也很緊缺。
所以,如果你有移民新加坡的打算,可以先從來新加坡工作開始,這也幾乎是零成本的移民選擇。
第二種途徑,通過在新加坡讀書,以外國學生的身份申請永久居民。
2017年底,新加坡移民局公布了最新的移民政策,即國際學生可憑藉學生簽證直接申請永久居民,而不再憑藉「邀請函」,也不需等到畢業先拿工作簽證再申請。申請條件也很簡單,在新加坡就讀滿兩年,至少通過新加坡的一個國家級考試(包括PSLE小六會考,新加坡劍橋O水準或A水準會考等),值得注意的是,並沒有限制學生年齡。
其實這些申請條件,是很容易達到的,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如果一個外國小學生在新加坡讀小學四年級,讀到六年級,參加小六會考,會考結束憑成績升入初中,那麼進入初一後,就滿足了兩項條件,在新就讀滿兩年,參加了一項全國性考試,那麼就可以提交申請了。如果順利的話,半年到一年內就可以拿到永久居民。
有人會問了,申請條件這麼容易達到,批覆的機率有多高呢?這一點並沒有數據可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定是擇優批覆,如果參加的全國性考試成績優異,個人表現突出,一定會是批覆的加分項。從身邊朋友的反饋看,通過這種方式拿到永久居民的情況,還是很多的,絕不是很難申請的樣子。
而學生一旦拿到永久居民,那麼在18歲之前,孩子的媽媽或姥姥或奶奶或者申請陪讀准證,當孩子工作之後,可以擔保父母申請家屬准證,而家屬准證是與孩子的永久居民綁定在一起的,孩子只要在新加坡在長期生活,父母也是也可以以家屬准證身份長期在新加坡居住的。可謂是一人留學,全家移民。
這種比較適合有留學意向的家庭,孩子拿到永居居民,同時可以連帶幫助父母解決簽證問題,付出的成本很低,而性價比極高。
第三種途徑,以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配偶身份申請。
如果你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配偶,可以通過配偶擔保的形式,申請成為永久居民,但具體能否批覆,要看申請人和配偶的學歷、經濟能力、年齡等等。如果可以順利申請成功,這種方式確實能少走很多彎路,可以說是一步到位,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客觀條件太過苛刻,只能說是可遇而不可求,要恰好你的配偶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正是看到了這種申請方式的便利之處,一些外國人動起了歪主意,通過與本地公民假結婚的形式,來達到這個目的,然而一旦被發現,處罰也是相當嚴格的。
以上三種途徑,是普通家庭、普通人最為常見的移民選擇,具體選擇哪種,要看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定。其實吧,移民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努力去嘗試就可以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