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著名藝人新移民許紹雄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點出自己對本地社會的觀察,說新加坡人很愛投訴,是被政府寵壞了。
「全世界人民都會投訴,但新加坡比較嚴重,對也投訴,不對也投訴。」
「只要自己覺得不好,其實不是真的那麼不好,就投訴了。這樣不大好吧,改一改吧」。
相比之下,香港人也會投訴,但會比較理性。他說,香港社會福利沒那麼好,香港人不被寵,但「新加坡人太幸福了,(因此)政府如果不多寵一點,(人民)就不開心了」。
許紹雄舉例說有個香港的醫生朋友,最怕看新加坡病人,因為新加坡病人會反問「為什麼要開這種藥給我」,許紹雄覺得新加坡人學識高但略顯不夠尊重。
說實話,短短的訪問,寥寥幾句,也談不上很獨到的觀察。雖然很多本地人的確會不爽,但是無感的人應該更多。
「新加坡人愛投訴」這件事,幾十年前早已聞名海外。「怕輸文化」就是投訴的根據,因為不想輸,所以不高興不滿意就投訴,至於有沒有道理?笑話!我輸了,我吃虧了,我受委屈了,那就是最大的道理OK!
許紹雄五十幾年前就進入香港電視演藝圈,雖然不是大紅大紫,但他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家世背景。
他投資了三家餐廳供有烹飪有天分的女兒經營,自己因為疫情關係,前陣子比較有時間長留在本地,所以有上述的觀察。
其實說起新加坡人「被罵史」以及「嚴重程度」,這位許大哥的話根本就像小蚊子咬一下,不痛不癢。
1994年她在台灣《中國時報》發表《幸好我不是新加坡人》一文,主要論點是憑印象認為新加坡治安很好、效率很高、經濟很不錯,但是人民沒有自由也沒有尊嚴,被政府管得死死。
這番言論當時讓臉皮還很薄的新加坡人一時間同仇敵愾,報章媒體連篇累牘反擊,主要是認為她對新加坡根本不了解,用詞太輕蔑也傲慢。
時移世易,2015年龍應台來新加坡演講時對著熱情擠爆會場的聽眾,卻變得無比謙卑地說:
「我看到新加坡的優勢。」
2005年,台灣著名的「文化頑童」作家李敖去了中國大陸回台灣時,在機場接受媒體訪問也「酸」了新加坡人一下:
「台灣人還是比較好的,雖然混蛋、但是可愛。香港人比較壞,新加坡人比較笨,大陸人比較不可測。」
李敖後來解釋說,新加坡「很完美地」實踐了中國法家的政治理想,因此社會上只有「集體創造的成就」,而沒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所以會令人感覺新加坡人好「笨」。再加上新加坡人的祖先文化水平低、「種」不好,又跟不上領導的方式,形成只懂得循規蹈矩的現象。
「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處境,跟政府對幹起來 ,下場可能比李敖還悲慘!哈哈哈哈!當然聰明!當然聰明!」
百無禁忌的李敖調侃新加坡人,與龍應台的作風差別很大,但都讓新加坡人——尤其是華文圈子的人——體會了語文修養的重要性。相比起來,許紹雄的點評真的是小菜一碟。
這麼多年來,新加坡人也更成熟了,不再那麼衝動,只想著反唇相譏;或許也因為經濟水平提升,有恆產也更有恆心和自信吧。
也應該有更多人會發現,這些外來客的評語,其實更像一面鏡子,可以看見自己平時沒注意到的形象,無則加勉,有則改之。就是這麼簡單啦,別complai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