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歌有座“糖果屋”?原来是20世纪新加坡商人府第

2022-04-17     缘分     24672

多美歌有座“糖果屋”?原来是20世纪新加坡商人府第

“三角埔”多美歌有一座如西方城堡的建筑物,是20世纪本地商人张扶来的府第,也是当时出名的“糖果屋”……

多美歌有座“糖果屋”?原来是20世纪新加坡商人府第

张扶来府第原址于今日国泰大厦。(国家档案馆照片)

在网络可以看到我国著名壁画艺术家叶耀宗,用画笔重塑新加坡殖民时代的乌节路。他用跨时代的手法,把百多年来多美歌附近的街景重现在我们眼前。这漂亮的图画的前景是一群印度劳工在还没被铺盖扩建成史丹福水道的河边洗和衣服,画出多美歌的命名的来源:Dhoby Ghaut,印地语:“河边阶梯洗衣人”。

多美歌有座“糖果屋”?原来是20世纪新加坡商人府第

本地艺术家叶耀忠的多美歌画作。(互联网)

多美歌过去也俗称“三角埔”。在叶耀忠的图画右边正东北方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如西方城堡的建筑物,在当时应该很特别和显眼,对这特出的建筑物不禁引起好奇心,终于在国家档案馆资料的索引和各方地图和图片的对照下得到了答案,原来是20世纪本地商人张扶来(Teo Hoo Lye)的府第,也是当时出名的“糖果屋”。

摩尔登尼糖果甜点店

如果把图片放大,可以看到建筑物正门的招牌:路易斯·摩尔登尼糖果甜点店(Confectionery Louis Molteni Confiserie),所以算是名副其实的“糖果屋”。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国力突飞猛进,人民的经济水平提高,对于住宅也越发追求典雅精美,加上丰富资源和多样化的材料,形成新的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建筑的特点是有高而尖的塔式屋顶,窗口突出于外墙,多用方形或圆形的立柱,屋外还有栏杆围绕着的走廊和阳台等,使整座建筑物散发出精雕细琢的气息,这些特征都可以在“糖果屋”看到。

摩尔登尼糖果甜点店是著名地标,它每天从早上7时营业到午夜12时,除了专卖西式糖果和糕点的门市,也设有堂食。店里售卖瓶装鲜奶、冷饮,也是著名的冰淇淋店。堂食还分设女士专用区,是当时名流喜欢交际约会和商谈的地方。店里应该也有卖酒精饮料,因为当时的报章报道过几次醉汉在店里闹事被控上法庭的新闻。报章上除了一些有关老板摩尔登尼捐钱的消息外,没有其他记录,只知道他的独生女在1917年结婚后移居巴达维亚(雅加达)。从他女儿收到好多来自莱佛士女校教职员的贺礼推测,他的女儿可能也在该校任职。“糖果屋”当然不是店主的产业,他是向当时的富商张扶来租用的。

张扶来出租部分宅居

多美歌有座“糖果屋”?原来是20世纪新加坡商人府第

张扶来于1871年来新加坡当苦力。(《新加坡华人百年史》照片)

张扶来是福建同安人士,出生贫穷,生意头脑敏捷,他的一生很励志。据《新加坡华人百年史》记载,1871年张扶来18岁时,离家到新加坡当苦力谋生。为人勤奋刻苦节俭的他,不久存足钱在梧槽路开了一家名为“顺美”的小杂货店。25岁他开拓市场,到廖内群岛进行椰干、硕莪米(西谷米)等土产贸易和经营货仓工厂;从而他也发展蒸汽船事业。张扶来开源节流,开设过米粉磨坊,也是四通银行创办人兼首届董事,他也涉足房地产业和教育事业。张扶来为人低调,他是同安会馆的创馆委员之一,也是中华商务总会创会董事等,“糖果屋”就是他的宅居。

有生意头脑的张扶来,把住宅前面部分出租给西式糖果甜点店,算是当时少见甚至创新之举。 

  

沧桑“糖果屋”

多美歌有座“糖果屋”?原来是20世纪新加坡商人府第

“糖果屋”曾租给远东影业公司。(国家档案馆照片)

“糖果屋”本是张扶来的住宅,在1910年左右开始建造,前后花三年多建成。张扶来把底层出租给摩尔登尼为西式糖果甜点店,租约满后又辗转租给其他公司。1925年转租给皇家英国学校(Royal English School),1929年后收回租约并成立张扶来学院,与一名天主教神父经营教育事业。公立南洋女子学校在1917年也在多美歌附近成立后,到了1928年学校扩充时,校长刘蕙霞向张扶来租用住宅楼下为课室,楼上为老师和学生宿舍,于是“糖果屋”转型为教育用途。期间他也曾把住宅租给远东影业公司(Far Eastern Film Service Limited),在明信片里还看到影业公司的招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