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閱讀本文約5分鐘!
昨天,新加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709起,時隔四天回落至3000起以下,累計118萬零124起。
新增病例當中共有2630起是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和抗原快速檢測(ART)發現的本土病例。
輸入型病例則有79起。
每周病例傳播率回升至1以上,報1.04。
死亡病例則再添一起,累計1325起。
目前共有282人住院;普通病房需要氧氣供給的病患人數共39人;加護病房則有九人。
截至23日,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口比率為92%,73%人口已接種追加劑。
(圖:來源自網絡)
26日起調整所有體育和體能活動及相關設施安全措施
隨著政府大幅放寬防疫措施,下星期二(26日)起,所有體育和體能活動以及相關設施的安全措施也將調整。
人們進行體育和體能活動時,無需再遵守安全距離措施、活動也不再有人數限制,活動場地容量也不再設頂限。
課程人數方面,只要場地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就沒有限制,包括讓未接種冠病疫苗的12歲及以下兒童,在沒有戴口罩的情況下參與的課程。
室內體育設施也不必實行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但不包括500人以上參與的體育活動。500人以上的體育活動主辦方,仍需要檢查參與者的疫苗接種狀態。
所有體育活動進行時都能夠提供餐飲,但在室內,人們只能在用餐或喝水時除下口罩。至於在室內舉行、有大量觀眾的體育賽事,人們也必須戴上口罩。
大眾參與的體育賽事方面,包括集體跑步、開放水域游泳、腳踏車和鐵人三項賽事等,可以在沒有特定人數限制的情況下進行。為避免人潮擁擠,主辦單位可舉辦多輪最多100人的活動。
(圖:來源自網絡)
八成民眾會保留合力追蹤應用程式或便攜器
下周二(26日)起,多數場所不再需要使用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或便攜器進行SafeEntry登記,不過,八成民眾在網絡調查中表示,會保留合力追蹤應用程式或便攜器。
「由於只是大多數場合不再需要使用合力追蹤應用程式或便攜器進行SafeEntry登記,並非所有場所,所以會繼續留著留合力追蹤應用程式或便攜器。」
「有需要用時,還可以再下載。希望不會再需要用到!」
「留著便攜器做紀念,以後還能講冠病疫情的故事給孩子聽。」
不過,參與人數超過500個的大型活動和部分夜間娛樂場所,仍需遵守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VDS)。
餐館、咖啡店和小販中心從26日起,會繼續採取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儘管入口處不需要進行SafeEntry登記,但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仍會進行隨機檢查。
SafeEntry和合力追蹤的使用量將從周二起大大減少,但衛生部鼓勵公眾保留合力追蹤應用程式和便攜器。
衛生部長王乙康也勸請人們保留合力追蹤手機應用程式和便攜器。
(圖:來源自網絡)
廟宇喊標活動能舉辦宴會讓出席者投標時用餐
防疫措施上個月底大幅度放寬,廟宇喊標活動如今能舉辦宴會,讓出席者投標時用餐。業界人士希望措施在放寬後,可恢復到疫情前由投標人親自喊出標價的情況。
今天是媽祖誕,位於武吉巴督的義福龍壇時隔三年後在晚間舉辦喊標晚宴活動,共有100多人出席。
參與活動的理事和信眾每組最多十人一桌,並享用便當。
義福龍壇主席林迪良說:「今年我們改用了便當,所以我們會避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走來走去,所以情況比較好的話,我們明年也是會考慮到餐館去舉行這個活動或儀式。我們今天大概有40個福物給信眾去標。」
現場競標福物時,有意投標的人會舉手,負責人員會上前查詢他們的出價,再轉達給喊標人。
根據指導原則,喊標活動的時長應該儘量縮短,而這一場活動相信會在一個小時左右結束。隨著新加坡宣布下個星期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業界人士希望能夠恢復到兩個小時的喊標活動,並且讓投標者親自喊出標價。
(圖:來源自網絡)
東海岸集選區兩年來首個實體開齋活動
大約200名東海岸集選區的回教徒居民今天聚集樟宜四美民眾俱樂部,在一天的齋戒後一起用餐。這是疫情爆發以來,區內兩年來的首個實體開齋活動。
副總理王瑞傑和區內的基層組織顧問也出席了活動。
在場的回教徒祈禱後一同享用便當。王瑞傑表示,時隔兩年後能重聚用餐,也是大家在疫情期間付出和貢獻的一種回報。
(圖:來源自網絡)
今年至今骨痛熱症病例已超出去年總數
今年至今的骨痛熱症病例已超越去年全年的病例總數。
國家環境局在網站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2日下午3點,今年以來已累計5459起骨痛熱症病例。去年則共有5258起病例。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出席「保持整潔,新加坡」的活動時說,這是令人擔憂的趨勢。她呼籲國人需要自發地保持環境衛生,防止伊蚊滋生。
傅海燕說,預計接下來幾個月病例還會飆升,骨痛熱症會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在冠病疫情好轉的同時,大家要繼續保持警惕,對抗骨痛熱症。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圖:來源自網絡)
我是海羊,每天記錄和分享新加坡及世界各地有溫度、有高度、有時度的趣談,關注我,隨時了解新加坡靠譜的當地乾貨!
如果您對內容喜歡,期待您的轉發,也請您在評論區內留言互動!謝謝!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