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关键在于家长看重的是什么、希望孩子收获什么?
为什么说新加坡的教育模式
超适合当下中国学生的发展
新加坡国土面积虽不大,但其教育体系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优越性,成为全球多国教育竞相学习的目标。 它的种种优点,也在基础教育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等种种国际评比中展露锋芒。
作为华人占比70%以上的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超适合中国学生融入。
站在升学择校的交叉口,很多中国家长迟疑不决:新加坡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究竟有哪些区别呢?是让孩子在国内发展,还是送孩子留学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VS中国教育
在新中国留学生告诉你有哪些不同
新加坡教育与中国教育存在很多差异,包括观念上的差异,孩子未来的发展等。万事通早前就和家长们做过对比介绍
不过相对于枯燥的文字分析,家长们一定更想了解 在新留学生的真实直观感受与体验 。
万事通留学故事专栏曾采访过很多留学生, 关于新加坡教育相较于中国教育的不同,他们这样说:
关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别具一格的综合学生经历
@通过AEIS进政府学校、晋级莱佛士书院的庞同学
我在新加坡读书最深的感触是这边与国内的教学目标不同。新加坡 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只要能在生活中能应用好就达到要求了。
课堂上老师 对知识点的解释很详细,逻辑也会理得很清 。然而国内就不同了,计算题一般都很难,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来突破。
在新加坡的学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 很早就教你思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而且很早就有了议论文帮助你思考事物的正反面,深入对事物的反思。 这点国内就有所欠缺,我在 国内读初中时还只有记叙文,答题相对格式化。
而且我感觉新加坡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素质,学校只要觉得你有潜力,就会帮助你凸显能力。
其次新加坡比中国更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发展。体育,文艺CCA对学生兴趣爱好培养的投入比国内要多,让学生的学习与爱好兼顾,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这么多年,在新加坡读书让我有了 更综合的一个学生经历 ,帮助我获得了多元发展,我的生活不只有数理化,还有休闲放松。 不仅有知识,也能够很好地应用 。
没有固定教材
精耕化“新式”课堂
@就读新加坡政府小学,后拿PR转公民的“开挂”女孩儿
来到新加坡立化小学后,我感觉到这里与国内很大的一点是课间休息安排不同,这边 没有固定的课间 ,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与午餐时间,也因此放学时间比国内早很多。
还有一点颇为不同,新加坡政府学校课堂一般 没有固定的教材 。教育部通常只给出各学校课程大纲与考试范围,只有推荐的教科书。老师们会自己制作课堂PPT与编写讲义,这与中国采用固定教材上课相比 更加灵活 。
像英语科目,老师也会为我们整理出每个单元的笔记,学习重点更清晰明了。这与国内的固定学习课本的课堂感受是不同的。
立化不同于国内大班制,都是采用科学的小班制,班上同学一共不超过25个人, 小班的体验感的确好太多了,老师能兼顾到我们每一个人,同学之间交往也更加密切 。
学科教育更有深度
打破唯分数论、关注多元发展
@入读政府小学、通过PLSE考进拥有6年制直通车的知名政府中学的吴同学
新加坡政府学校的课堂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见解和老师交流。新加坡的教育虽然也关注分数,不过 不以单一成绩为学生好坏的评判标准 。课外活动、课堂表现、各种竞赛等也是学生综合成绩的考量。
新加坡的教学模式,是把学习当做一种兴趣去教,不是把学习当做任务来完成,新加坡的教学是希望学生有一种对世界的认知,以全球性视野想问题。
另外,我感觉新加坡的 学科更细致、更有深度 ,比如科学科目,不只是生硬浅显地讲教学大纲里的内容。它包含的范围很广,甚至包含了国内初高中才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而且内容呈现很生动有趣。
当然,在新加坡读书压力也都是有的,但这个压力更多的是来自身边很多优秀同学们的竞争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