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从“城市花园”到“花园中的城市”,再到“自然之城”的历程

2022-04-26     缘分     47777

新加坡从“城市花园”到“花园中的城市”,再到“自然之城”的历程

新加坡从“城市花园”到“花园中的城市”,再到“自然之城”的历程

新加坡在殖民时期就在改善绿化环境,1860年代就在路边栽种树木,比如木棉树,青龙木,黄盾柱木,紫绣球,雨树等。最出名的是雨树。

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新加坡城区大多是一片水泥丛林。

新加坡于 1958 年发布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试图改变新加坡的绿色环境,将用于娱乐的土地从 1953 年的 274 公顷增加到 1972 年的 1,050 公顷。这些将位于勿洛、樟宜和巴西立的沿岸,作为以及建成区的边缘。

1959年,新成立的由人民选举出来的由人民行动党组建的政府开始建设美丽的新加坡. 1959 年至 1966 年间,建造了几个新的绿地,例如达克斯顿平原公园大道、克劳福德公园、模型交通游乐场、花柏山风景公园和莱佛士广场地下停车场上方的花园。政府还在 1963 年发起了植树活动。

新加坡独立后,开始展开了城市花园的建设。

直到新加坡独立后,在1967年,时任总理的李光耀提出“花园城市”愿景,新加坡才会有正式的绿化政策。

正如李光耀在宣布“花园城市”愿景时指出的那样,为新加坡增加更多绿色植物有很多好处:“除了让生活更愉快之外,你还给新加坡一个很好的声誉,然后人们来了,他们留下来。无论您想去新加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将这个地方作为基地。您的酒店贸易将蓬勃发展,酒店创造就业机会,您可以帮助解决失业问题。”

花园城市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工务署公园及树木组于 1975 年更名为公园及康乐署 (PRD),在路边大规模种植树木和灌木。这些树木包括生长速度快且具有遮荫的树冠,如青龙木、雨树、森林之火和赤素馨花。还种植了九重葛、红绣球、竹兰等灌木。到 1970 年,新种植的树木超过 55,000 棵,1974 年增加到约 158,600 棵,到 2014 年 6 月增加到 140 万棵。

今天,植树工作由国家公园委员会 (NParks) 领导,该委员会成立于 1990 年,旨在管理新加坡的国家公园。它于 1996 年扩大,以纳入珠三角的角色,包括种植路边树木和发展休闲空间和公园。

第二阶段 “花园城市”计划的第二阶段,从 1970 年代中期开始,涉及在全岛建立公园。这些新公园面积更大,设施齐全,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休闲需求。

其中最大的公园被称为区域公园,面积从 10 公顷到 200 公顷不等。这些公园包括东海岸公园、花柏山公园和麦里芝蓄水池公园。还有社区公园,如大巴窑镇公园、碧山-宏茂桥公园和义顺邻里公园,位于住宅区附近。这些公园面积从 1,000 平方米到 40 公顷不等,面向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在市区,还有另一种较小的公园,面积从 1,000 平方米到 30 公顷不等。比如鱼尾狮公园和福康宁历史公园等公园美化了城市景观,并成为建成城市环境的“绿肺”。

植树造林和建设公园的努力已经立法,用于保护绿地。1971 年颁布了《树木和植物法》,以保护现有和新种植的树木。该立法于 1975 年扩大,规定开发商必须在建筑物、道路和露天停车场周围留出绿地。今天,保护自然的法律包括《公园和树木法》(2005 年)、《动物和鸟类法》(2002 年)和《野生动物法》(2000 年)。这些由国家公园管理。

新加坡从“城市花园”到“花园中的城市”,再到“自然之城”的历程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从 1990 年代开始,“花园城市”的愿景超越了植树造林和建设公园的范畴,包括让社区更接近自然。这一转变在 1991 年城市重建局 (URA) 的概念计划中有所勾勒,旨在将新加坡转变为一个自然、水体和城市发展无缝结合的岛屿城市。

NParks 采取的首批举措之一是在 1991 年引入了公园连道网络 (PCN)。这些绿色走廊允许公园用户从一个公园或自然场所步行、滑轮、慢跑或骑自行车到另一个公园或自然场所休闲。第一个公园连道路线于 1992 年完工,是连接碧山-宏茂桥公园和加冷河滨公园的 7 公里长的路段。如今,新加坡约有 70 个公园连道,总长度超过 340 公里,到 2030 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 500 公里。

许多现有的公园连道还连接到水渠、河流和水库,这些水渠、河流和水库已经根据公共事业委员会于 2006 年推出的活跃、美丽和清洁 (ABC) 水域计划进行了改造。该计划旨在创造美丽清洁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以及风景如画的社区空间供所有人享受。正如李显龙总理在启动该计划时所说:“通过连接我们的水体和水道,我们将创造新的社区空间,清洁、愉快和繁华的生活和活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2012 年将碧山-宏茂桥公园边缘曾经是混凝土运河的一段加冷河改造成一条自然蜿蜒的河流。这条河现在是不同种类水鸟的家园和蜻蜓。

1991 年的概念计划还承诺通过保护 3,000 公顷的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包括林区、鸟类保护区、红树林沼泽、水体和自然保护区,这 19 个自然地点是在 1992年新加坡首个环境蓝图——新加坡绿色计划发布后确定的。

今天,新加坡拥有 24 个自然区域,包括四个自然保护区——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和拉布拉多自然保护区——以及遍布主岛和近海岛屿的 20 个自然区域。德光岛、乌敏岛和姐妹岛。这些自然景点受《公园和树木法》保护。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