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新加坡=被割韭菜,精英變成「下等人」!?幾十萬新移民不服氣

2022-04-29

最近新加坡宣布解封了,生活幾乎恢復到疫情前。

在小坡的人都覺得平靜而美好~

隨著一些網友開始夸新加坡的防疫和各方面政策,朋友圈悄然出現「狂踩」新加坡的文章。

標題稱移民新加坡=被割韭菜,精英瞬間成了「下等人」。

內容針對最近很多人想「潤」到新加坡,苦口婆心勸告大家新加坡是一個可怕的地方。

文中稱新加坡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建國總理李光耀對底層人民充滿不屑;制度剝削人民;移民新加坡就等著祖孫三代被割韭菜吧。

(圖源:新加坡企業協會)

讀完之後,數十萬新移民表示不服氣;如果李光耀在世可能都會沉默。

新加坡政府組屋 吊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

讓我們先從「韭菜」的最基本需求——住房講起~

新加坡人人有房,年輕人畢業工作兩三年就可以買房這件事,好像輕鬆吊打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

現任總理李顯龍曾經介紹過,新加坡年輕人畢業後,兩個人加起來即使月薪4000新幣,也買得起組屋。

順便一說,2021年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是3800新幣,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生中位數薪水,也有2500新幣

(圖源:CNA)

在另一個場合,總理提到新加坡是這樣計劃的,月入1000新幣的家庭(極少數)也能買得起2房式組屋(1房1廳),月入2000新幣的能負擔得起3房式,月入4000的家庭可買得起四房式組屋。

而且人們只需要動用公積金還貸,25年內付清,剩下的公積金存起來,為養老做準備。

(來源:聯合早報)

我們用最新的數據來看看是不是真的這樣 儘管經過了疫情,新加坡樓市的房價增長不少,但是新組屋和公寓還是兩碼事。

2022年5月即將開放申請的一批組屋為例,預計裕廊西的三房式(2室1廳,實用面積60-70平米)最低20萬新幣,義順四房式(3室1廳,實用面積90平米左右)29萬新幣起。

房產分析網站上評估,只要家庭收入超過3000新幣,就可以輕鬆負擔裕廊西的三房式,只要家庭收入超過6000新幣,就可以輕鬆負擔裕廊西的義順四房式。

這裡的「輕鬆」指首付10%,每月無需償還現金,房貸從公積金裡面扣就夠了。

(圖源:SRX)

你說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3800新幣,那麼工作幾年,新婚夫婦兩口是不是可以輕鬆負擔至少90平米以上的房子呢。

俗話說,安居先樂業,這件事建國總理李光耀在60年代就預見到了。

建國後,新加坡政府就開始蓋組屋,用購入的方式擁有全國80%的土地,開始搞100年的規劃。

便宜買,便宜賣,按政府規劃開發之前的土地的價格來購買這就節省了開支。

僅僅50多年,高效廉潔的新加坡政府坐言起行,足足蓋了超過100萬套組屋。

如今新加坡80%的人是居住在政府組屋裡面的。

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91.6%的居民,對其住房整體表示滿意;這幾年組屋越蓋越漂亮,生活陽台和樓下的遊樂設施都是標配。

(新組屋示意圖)

從李光耀60年代開始舉國之力建公共住房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對「底層人民」不屑的人。

相反,他關心每個國民吃飽穿暖,住上自己的房子。

另外,新加坡把組屋看成「國本」,這十幾年一有點「風吹草動」,威脅到組屋價格時候,立刻就出房產降溫政策!

去年房地產市場過熱,公寓連帶二手組屋的房價都屢創新高,政府大手一揮,對於外國人來買房徵收30%的稅!

除了買第一套房的人沒變化,其他情況的稅都上漲了。

(圖源:8視界)

對於極端貧窮的家庭,比如單親家庭、家庭成員出事等特殊情況,只要收入低於一定標準, 新加坡還有「租賃組屋」可以申請,十幾塊錢租一整套房你見過嗎?

2022年財政預算案 大寫的「劫富濟貧」

新加坡過去因為低稅成為富人的避稅天堂沒錯,但是新加坡政府並非一味「討好」富人。

除了去年12月,新加坡政府出台的房產降溫政策,針對外國人,買多套房的本地人徵稅之外,

今年新加坡財政預算案的主題之一就是照顧低收入人群,減少貧富差距,增加社會公平。

(圖源:CNA)

民間甚至悄悄地說,這次預算案簡直就是「劫富濟貧」!

新加坡將從2024估稅年起,調高個人所得稅,主要針對高收入群體。

徵稅收入超過50萬元到100萬元(新幣)的部分,將被徵稅23%;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從22%上漲到24%。只影響新加坡收入最高的1.2%的納稅人。

投資產業在內的非自住房產,所須繳交的房地產稅將從目前的10%到20%,上調到12%到36%。對於自住房,年值最高的7%的高檔自住房產的稅將從4%到16%,調高到6%到32%。

政府將對公開市場價值超過8萬元的車輛徵收多達220%的附加註冊費,買豪車更貴。

(圖源:CNA)

和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房產、車輛徵稅之餘,新加坡加大力度補貼老百姓。

新加坡的補貼有著住房越小補貼越多,收入越低補貼越多的特點。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各種補貼發不停

「催生」也用錢砸

新加坡雖然沒有歐美式的福利,但是給的補貼在亞洲國家裡也數一數二了。

2020疫情年,新加坡壕撒了1000億新幣的補貼,其中很多錢是以現金形式直接發放到人們銀行帳號上的。

到了2022年,雖然直接發錢少了,但是各種生活補貼(GST、水電、組屋雜費)很多。

根據所住組屋的大小不同,每次每戶家庭,將可以領到110-180新幣不等的回扣,房子越小補貼越多。

圖源:8視界

另外從明年1月起,那些年齡介於30歲至34歲的低薪員工,也可以獲得每年最多2100新幣的補貼,以便他們可以提早為住房和退休儲蓄。

圖源:8視界新聞網

還有一種最知名的補貼叫做「嬰兒花紅」。

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新加坡也面臨低生育率的問題,新加坡的催生方式是「砸錢」。

新加坡對於公民孩子的補貼已經算到了5娃以後……甚至在新冠疫情期間,也要給生娃層層加碼!

現在新加坡公民家庭(至少一方是公民的家庭)在新加坡生娃,如果你生了三胎,累計拿到的獎金(嬰兒花紅)至少也有65000新幣,摺合30多萬人民幣!

除了真金白銀地給錢,新加坡還有一系列親家庭政策

1)減稅,「子女回扣」這部分減稅力度很大。

2)優先買房,在育兒優先配屋計劃(Parenthood Priority Scheme)把30%的預購組屋(Build-To-Order Flat)和50%的剩餘組屋(Sale of Balance Flat)單位保留給有孩子的首次購屋夫婦。

3)幼兒園補貼,幼兒教育津貼,家庭收入越低,獲得的津貼越多,有工作的母親也有額外補貼。

弱勢群體的體面生活

文章稱新加坡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也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滅亡的命運。

那麼來說說新加坡對待弱勢群體~

來過新加坡的人肯定有著「宜居城市」的印象,根據全球外派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排行,新加坡已經連續16年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的榜首。

圖源:visist singapore

新加坡基建設施非常齊全,而很多耗資巨大的設施恰恰是為少數弱勢群體而建。老人、孩子、殘疾人都不會被遺忘。

現在幾乎所有的公交車,都有可以供殘疾人輪椅停靠的地方。

新加坡的所有組屋HDB,不管是70年代還是80年代的,看起來非常陳舊的組屋,陸續也全部配備了電梯。

哪怕只有3層高的樓,考慮到老人孩子的出行方便,一樣有電梯。

對於殘疾人、盲人來說,獨自搭乘地鐵沒有任何問題,升降電梯、盲道 、列車上的相關設施一應俱全。

路邊貼心的人行設施,讓老人孩子放心過馬路。

全島隨處可見的免費遊樂設施,讓小孩開心健康成長。

新加坡對弱勢群體關心,也體現在每一個公民身上

公交車司機會幫助推殘疾人上車,一車人即使趕時間,也會安安靜靜等待。

精英教育和精英治國

新加坡在照顧弱者的同時,一直都很推崇精英治國,但這絕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新加坡沒有什麼根基,經濟崛起就像滄海造陸,靠的是兩個武器:精英教育和精英治國。

李光耀認為「成熟的大人」(Adults)才能治理好國家。

1)精英教育

新加坡重視教育,並且有一套選拔「精英」的系統,從小學的GEP(天才班)考試開始,一次次分流確保優秀的人才不會被落下。

(新加坡學生在國際競賽中出類拔萃)

如果你成績很好,貧窮的家境絕不會阻擋你讀世界名校,各種各樣的政府獎學金等著你。

副總理王瑞傑,教育部長陳振聲,他們都是來自草根家庭,因為優秀的成績得到政府資助就讀劍橋、哈佛等名校。

學成回來後繼續為國效力。

(王瑞傑小時候一家6口住三房式組屋)

2)精英治國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尋找 「理性、勤勉、務實和理想主義的精英。」

我們從最近新加坡下任總理接班人出爐就可以看出這種偏好,財政部長黃循財出身於一個平凡的新加坡家庭。

(圖源:the business time)

父親是個工程師還是來自海南的移民,媽媽是個小學老師,並非大富大貴之家。

而黃循財部長自己本身小學就讀於鄰里學校,也並非畢業於頂尖的中學,上到大學後,靠自己勤奮努力攻讀了更高的學位。

跟普通人比他是精英,但是跟內閣成員相比他的學校不是最拔尖的那個。

他被選擇成為總理接班人,是內閣同僚的投票選擇,恰恰說明新加坡「任人唯賢」

而且新加坡發展到現在早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精英在治國。

(圖源:todayonline)

2010年李光耀在接受《國家地理》雜誌專訪,談到對新加坡前途的期許時,他認為新加坡必須確保所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能繼續運作。

他希望今後的決策者:

熟知政府的運作、以廉潔為本、強調政績,並以民眾的利益為決策依歸,而非以私利為出發點。

李光耀當時再次強調,一旦治理不當,新加坡很可能由成功走向失敗,一切打回原形。

小國生存之道不同於大國,新加坡在有限的資源里創造奇蹟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新加坡不管是政治不選邊站、重度吸引外資,還是疫情中加快開放、強調國際經濟地位……

所做的一切事情歸根結底就是要「生存」。

實用主義是新加坡的核心價值觀之一,讓國家繁榮,把本國國民照顧好,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富足和體面的生活。

一些文章善於偷換文字概念,新加坡的中立立場被稱為「騎牆」 ;崇尚精英教育和精英治國,被稱為「社會達爾文主義」;普通上班族工作,被稱為「韭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對於外來者來說,如果你是個「精英」制度不會將你埋沒,新加坡每年各行各業都引進大量外來人才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在一個良好的大環境下壓力不大地工作掙錢、舒服地生兒育女,也是很多老百姓的追求

這樣也叫「割韭菜」的話,那麼請問在哪裡才能不被割韭菜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在新加坡什麼職業更容易拿EP呢?
  • 全球「搶人」!新加坡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
  • 瘋傳新加坡移民政策大鬆綁!要拿身份的抓緊了
  • 新加坡自雇移民項目與其他移民路徑的優劣勢比較
  • 新加坡投資移民2.0:留學生如何撬動低門檻身份升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