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助任何“丝带”计划
明义感叹,新加坡常把“yellow ribbon”(黄丝带计划)挂在嘴边,但现实中做得还不够。
“人都会有过。你可能感受不到,当事人时不时被人揭疮疤,在报章上看到自己的旧闻,心情会如何?”
黄丝带计划帮助前囚犯重新融入社会。明义是否愿意参与?
“如果需要,不管是什么ribbon,我都愿意帮。”
难忘四恩师
“老人家特地为你擀的面,哪里会不好吃?”
明义回忆数名已故恩师时,感激这一生有一个接一个的师父栽培。上述是他谈到香港的觉光长老,一次擀面给他吃的情况。
“从他们的点点滴滴,我得到启发和安慰。在我不开心时,他们给我鼓励、力量和爱。
常凯法师(新加坡佛教总会前主席,1990年圆寂)
“明义”是常凯法师(左)取的,福海禅寺也是他圆寂之前交给明义法师的。右为明义法师。(受访者提供)
“明义”是常凯长老取的。
“福海禅寺也是他老人家圆寂之前交给我的,他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向,尤其我刚出家时,对佛教的工作不熟悉。
“那几年,我几乎每天都跟他见面,如果有一两天没有见面,他老人家就会问起我。
“我跟他很亲近,虽然我称呼他‘师太’,但他降贵纡尊,会找我一起做事。我永远都会铭记老人家的教诲。”
伯圆法师(受访者提供)
马来西亚伯圆法师(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副主席、被称为马国“诗书画三绝”,2009年圆寂)
“伯圆长老是我的法恩师,可惜书、画没跟他好好学,只学了点皮毛。
“我很欣赏他老人家的禅坐,他会跟我分享禅宗里的一些道理。以前,他在丛林生活过,那种苦修,他也会常常讲给我听。”
香港觉光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2014年圆寂)
“觉光长老也是我的法恩师。陪他去过加拿大、美国等地弘法。我在他身上深刻学到做人的道理。我从来不曾看过老人家真正发脾气。遇到困境,他会心平气和找出解决方案。
明义法师(左)与觉光长老。(受访者提供)
“老人家很疼我。有一次我外出办事,他告诉我晚上会擀面让我回去吃。晚上回去时,他却有点不开心,因为他觉得当晚擀的面条不够好吃。
“老人家一心为你擀的面,哪里会不好吃?这些点滴,会永远铭记我心。”
台湾净心法师(世界佛教华僧会会长,2020年圆寂)
净心法师(受访者提供)
“净心长老一直想我去协助他。他在台湾办僧伽大学,因为跟泰国人合作,我能帮得上。传戒方面老人家教导我很多。
“我从他身上学到自律。他90几岁时依然手不释卷,坐飞机他只休息一会儿,之后专注改文章。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老人家一直如此。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善用科技弘扬佛法
年轻人未必都能接受礼佛和诵经,佛教必须年轻化,禅寺和宗教团体也须接受科技。
每天早上用iPad读《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的明义说:“我们也需要改变,善用科技。这两三年,很流行以Zoom来弘扬佛法。
“我们要用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式,比如唱歌,或开办青少班,让年轻人一起看电影,我们的导师融入其中发挥影响。”
不过他也认为须要照顾跟不上改变的人。他举例说,冠病疫情期间,拜佛、祭祖,一些老人家不懂上网预约,还是要用电话,“这些我们需要取得平衡”。
他强调,每个领域都在不断改变,但传统还是要保留,比如诵经、静坐和讲经。
两三年前,福海禅寺设立科技咨询小组,组员都是年轻人,他有时会参与。
福海禅寺属下有两家托儿所、三家老人中心。科技小组探讨利用电脑和机器人,指导老人家做运动等。
另外,他也提出引进科技协助找骨灰灵位、神主牌的可行性,参拜者就不必找员工帮忙。
“假设扫描一下智能卡,就知道骨灰的位置,甚至显示往生者的某些资料,那就很方便。”
科技发展迅速,现代僧侣也使用面簿和手机。他说,疫情期间,宗教辅导、拜佛、礼佛都无法面对面进行,转而借助手机、面簿的便利。
不过他较不能接受的是,边念佛、拜佛,边看手机。“我不爱玩手机游戏。但不排除大家有时累了,玩一下游戏。只要不耽误正事。”
佛法可助解决生活问题
深奥难懂的佛法犹如“世间法”,可放诸生活,解决日常问题。
明义法师说,佛法本该世间化,若帮不了信众,那他们为何还花时间学佛、诵经、静坐、听佛法?
佛经常讲“少欲知足”,不能贪、嗔、痴等,但知易行难。他举例,人们以为2003年的沙斯已很严重,冠病来袭时却没做好心理准备。
“近期中国东航空难,132人就这样离去。了解到人间无常,对突如其来的事就能从容以待,就能够学习放下,少欲知足,走得更远。”
如今重心放在打理福海禅寺
明义过去担任数个佛教团体或慈善机构的执委,如今已甚少参与,生活重心放在福海禅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