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世界健康危機:越來越多人感到孤獨寂寞

2022-05-02

人類文明越來越發達,但世人卻越來越感到孤單寂寞。

孤獨難捱,久成疾病,危害社會安寧,各地政府不得不重視。其中,英國和日本動作最大。

2018年,英國破天荒地設立「孤獨部長」(或譯孤獨大臣)(Minister for Loneliness)一職,當時的首相特蕾莎說,太多英國人感到孤單寂寞,成了現代生活的悲哀現象。根據當地一項調查,900萬英國人(占人口14%)常感到寂寞無奈。

英國第一任孤獨部長 Tracy Couch。(每日郵報)2021年,日本這個自殺率偏高、獨居老人特多的國家,決定向英國看齊,也委任了一位「孤獨大臣」,向日益明顯的國民「孤獨感」、「社會疏離感」宣戰。至少600萬名日本老人(65歲以上)是獨居的,以百分比來說,五分之一的老人是「空巢老人」,很多晚景淒涼,常常都有「孤獨死」的事件。

日本四國德島縣偏遠山區的名頃村,如今只剩約27名長者居住。其中一名居民——69歲的綾野月美為了幫名頃村增添「人氣」,製作出數百個真人大小的稻草人放置在村中各地,這些稻草人數量如今是村民的10倍,吸引不少人慕名去觀光,真的為這個「無人小村」增添不少人氣。(法新社)當然,獨居現象和孤獨寂寞的問題,並非日本和英國獨有。在世界各個角落,這是個日益普遍的現象。

在美國,獨居人群近人口的28%,五分之一的美國人表示經常感到寂寞無助。在冠病疫情高峰時期,高達57%的紐約市民說他們有時或很多時候感到孤單,覺得自己與社會隔離了。

中國獨居人群也越來越多,在2019年達9000萬人,占了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在芬蘭、德國和瑞典獨居者高達40%。隨著各地單身不婚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數目必會繼續增加。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快速增多,獨居、孤寡的「空巢老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一些老人則因子女在其他城市工作,或者因女子很少回家,而陷入孤獨寂寞的「空巢」狀態。(聯合早報)在新加坡,獨居的老人也逐年增加,在2020年多達6萬多人。政府和學者也不時表示關注獨居老人的身心健康。

當然,單身獨居人士之中,並非人人都感到孤獨,不少生活得熱鬧充實。然而,各地政府和學界都發現,無論男女老少,孤獨感的滋長已經成了趨勢,由此衍生的社會問題越來越明顯,因此不得不正視。

新加坡的年長者在疫情蔓延的氛圍中,總會感到焦慮和恐懼,獨居老人更易忽略身心狀態。(聯合早報)過去兩年疫情蔓延之下,鎖國封城和居家辦公的舉措,原本孤獨的人更感無奈,一些原本不算孤獨的人,居家日子久了,也感到冷清鬱悶。

醫學專家提醒,孤獨寂寞不利身心健康。《紐約時報》近日就有一篇報道題為「孤獨如何損害我們的健康」。它還用了更讓人傷感的副題:

「在冠病疫情前,就已經有一股孤獨浪潮,正在危害健康和人類壽命」。

(紐約時報)文章引述腦科專家的話說,人類喜歡群居,這符合進化論。人腦視「孤獨」為「威脅」,壓力一來,身體會分泌一種荷爾蒙,導致心跳加快,血壓血糖升高,身體也會製造更多有害的細胞和抗體,長久下來,精神狀況必會受損,甚至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症、中風和老人痴呆症等。

一份醫學研究報告還說,孤獨感和缺乏社交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好比一個人一天抽15支香菸。

無論是在什麼地方,孤獨帶來的問題都很難解決,因為這涉及家庭和婚姻觀念,以及現代生活習慣的改變。

婚姻家庭生活和兩三代同堂,有其溫暖的一面,但也是許多紛爭和煩惱的來源,為影視創作者帶來源源不絕的家庭倫理題材。

做人就是那麼艱難。一家人一起生活不易,一個人孤單過日子也很難。


相关文章

  • 獅城法拉利馬國失控撞車 全車燒成廢鐵車主幸逃命
  • 女兒一句「怕爸爸沒錢吃飯」 男子戒毒誓當好爸爸
  • 新加坡國際藝術節走入鄰里社區 勿洛市鎮廣場打造藝術盛宴
  • 合照風波:王乙康徐芳達重申立場 黃志明則指不採進一步行動
  • 黃循財官宣:新加坡今年人均補貼高達數千新幣
  • 李顯龍親自安利的遛彎勝地以前竟是墓地?
  • Lady Gaga 新加坡演唱會明晚開唱!交通、周邊活動、注意事項最全攻略速碼
  • 新加坡再填海,69個足球場大,未來地圖又要改!
  • 假如王乙康用了這個軟體,就不用再當「健康刑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