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運用人工智慧數碼科技等 南洋理工大學設中心研究預防與治療失智症

2022-05-0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李光前醫學院內開設新加坡失智症研究中心,旨在通過腦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神經心理測驗,以及先進的血液檢測技術,觀察參與者在五年內所發生的認知與健康狀況變化,從而探測出早期大腦變化和判定一個人患上失智症的風險。(林澤銳攝)

文 / 王嬿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教授說,西方失智症主要因遺傳基因等因素引發,但亞洲人發病與肥胖或血壓控制不好等因素息息相關。這會影響亞洲失智症患者的預防與治療方式。

為了有朝一日能預測和延緩失智症,南洋理工大學開設新加坡失智症研究中心,希望通過人工智慧與數碼科技來發展預防與治療失智症的新策略。

最近有研究發現,失智症對亞洲人和西方人的影響不同。亞洲失智症患者出現腦小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西方病患高兩倍。腦小血管疾病指的是大腦內的小血管縮小,導致大腦出現白質病變。中至重度白質病變的患者除了失智症發病風險提高,認知能力衰退的速度也更快。

南大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沈祖堯教授4月25日在研究中心的開幕儀式上解釋,西方失智症主要因遺傳基因等因素引發,但亞洲人發病與肥胖或血壓控制不好等因素息息相關。這會影響亞洲失智症患者的預防與治療方式。

新開設的失智症研究中心設立在李光前醫學院內,專注研究早期失智症。中心在兩個月前展開疾病生物標記和認知障礙研究(BioCIS),旨在調查失智症在亞洲的發病機制和過程。

中心也正在與新加坡醫院合作招募1500名年齡介於30歲到95歲,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早期階段)的公眾參與這項五年的追蹤研究,以闡明「亞洲失智症」並捕捉失智症發作前的大腦變化。大腦變化最早可能發生在病患患上失智症的30年前。

可上網做測試 符合條件將受邀參與研究 研究對象將接受全面的腦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神經心理測驗,以及血液檢測來測量血液中與認知有關的生物標記。

新加坡60歲以上的人口中,每10人就有約一人患有失智症。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應邀參加開幕儀式時說,隨著新加坡人的預期壽命逐漸延長且人口急速老齡化,與失智症共存的人數預計將繼續攀升。

「這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與他們的看護者,也會給醫療體系帶來成本、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影響。」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患上失智症風險的公眾,可上drcs.sg進行簡單測試,符合條件的人將受邀參與研究項目。

蘇英蓮(70歲,家庭主婦)2008年發現自己似乎比過去更健忘,常因忘記要拿什麼,多次往返廚房。她當時開始求醫,但未深入進行檢查,臨床診斷的結果一直無異樣。

下來幾年,健忘的情況加劇。蘇英蓮在超市消費,常會忘記剛才已付錢,甚至開始忘記把買好的東西帶回家。到了2017年底,她進行MRI掃描後,才發現自己患有輕度認知障礙。

如今蘇英蓮參與研究計劃,並且也能通過系列測試,更清楚了解自己的狀況,讓她感到安心,也能找尋維持認知功能的療法。「及早發現疾病,知道自己正在面對什麼,才能更好地管理病情。我希望研究中心的成立能為其他病患提早偵測病情。」

文章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兩大剩飯盲盒App全攻略🤤便宜價買星級酒店自助剩菜➕麵包蛋糕驚喜袋,薅羊毛順便杜絕浪費!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權力魔方轉動!黃循財新內閣暗藏三大玄機:雙副相制、65後全面接班、新生代閃電入閣!
  • 當 「孤獨死」 敲響警鐘:新加坡 PR 政策釋放暖意,國際生及工作者迎來身份規劃新機遇
  • 2025新加坡公司註冊全攻略:中國企業出海第一站怎麼選對、走穩?
  • 科普 持工作準證入境新加坡,還需要提交健康申報嗎?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新加坡公司稅務戰略全攻略:打造全球競爭力,築牢雙徵稅風險「防護牆」
  • 新加坡公司不運營了記得註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