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讀幼兒園和小學,每個月學費多少

2022-05-13

最近後台經常有家長給我們留言,問我關於新加坡幼兒園的事情。有一部分是父母收到了新加坡公司的offer,要舉家搬遷過來,所以要趕緊給孩子找個學校讀。也有一部分是覺得國內讀書太卷,或者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想給孩子換一個讀書的環境,並且讓媽媽來陪讀。這也基本上是低齡來讀書的兩類人群了,而大部分諮詢的都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那麼今天就先來說一說幼兒園和小學在新加坡讀書,每個月究竟要花多少錢。

新加坡的幼兒園一共分成四類

01 教育部直屬幼兒園

MOE幼兒園(MOE Kindergardenindergarden,這是新加坡教育局創辦的幼兒園 )可以直升對口的政府小學,因此一位難求,目前外國學生過來基本不考慮這類幼兒園。

02 政府資助幼兒園

這就是大部分家長口中的公立幼兒園了,各個社區都有,像PCF(PAP Community,是新加坡PAP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旗下幼兒園)、MFS(My First Skool,是新加坡著名的NTUC職總工會旗下的幼兒園 )都屬於這一類。

學費:

公民770.4新幣/月,PR為963新幣1月,外國人為1155.6新幣/月,幾所學校的學費基本一致。

03 私立幼兒園

這類幼兒園很多,而且名校也不少,費用差異也比較大,每個月的學費基本介於1500-2000新幣左右。

04 國際幼兒園

這一類幼兒園是新加坡各大國際學校的學前部,很多家長是為了將來可以讓孩子上知名的國際學校,就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占位。也有一些則是因為沒有公民或 pr的身份,孩子無法進入政府名校,因此選擇走國際學校這條路。

大家熟知的國際學校包括UWCSEA 德威、美國學校、東陵信託、史丹福國際等,全年的課程全年學費為3萬到4萬新幣左右,分攤到每個月基本在2500-3500新幣。

除了學費以外,國際學校還包括了註冊費、設施費、押金等,一般在入學時支付,差不多1萬新幣。

根據Skoolopedia網站給出的數據,新加坡幼兒園中,熱度排名前八的學校分別是:

My First Skool

MOE Kindergarten

PCF Sparkletots

Learning Vision

Lorna Whiston

Kinderland

MindChamps

Cherie Hearts

前面我們聊了在新加坡讀幼兒園,每個月要花費多少錢。那麼如果到了小學階段呢?

新加坡的小學分為政府小學私立小學國際小學

政府小學

政府小學的學生,根據身份的不同,每個月的費用不同,其中:

公民:

不收學費,雜費每月65到13新幣。

PR:

每個月230-268新幣

外國人:

每個月825-888新幣

私立小學

新加坡目前開設政府課程的私立小學有2所,也是深受中國家長喜愛。錯過小一直接入學的學生,很多都會先把這兩所學校作為過渡,一邊上課,一邊備考 AEIS考試進入政府學校。

而且這兩所學校的學生在將來也可以參加0水準考試,而且與政府學校的學生採用同樣的錄取通道 JAE,而非私立學校的DAE。

三育的學費:

公民:

每年4100新幣,註冊費300新幣

PR:

每年7045新幣,註冊費300新幣

外國人:

每年12500新幣,註冊費600新幣

除此之外,其他的費用三類人群都是一致的,包括伙食費、保險、書本等,每年共計1830新幣。所以國際學生就讀三育一年的總費用是14930新幣。

聖法的費用比三育稍高一些:

小學階段的學費都是13910新幣,由於其他各項雜費不同,所以每個年級的總費用為:

1-3年級:18061.6新幣

4-5年級:16991.6新幣

6年級:171521新幣

國際學校

小學階段的費用在全年3萬到4萬新幣不等,也就是每個月2500到3500新幣。一般在入學的那一年,還會有註冊費、設施費、建設費等差不多1萬多新幣,每年的雜費、制服費、英語課程費、校車費等各個學校不同,一般也需要每年1-2萬新幣。

當然除了學雜費以外,每個月租房、吃飯、交通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開支,不過每個家庭的差異較大,一個月花費3000-5000新幣都是非常正常的區間範圍。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中考失利不要慌!其實在新加坡上完初中可以直接讀本科
  • 留學道路選擇|2025年新加坡留學準備與方案規劃
  • 新加坡國立大學宿舍申請時間匯總!含本科及研究生宿舍!
  • 高考內卷太瘋狂?不如轉戰新加坡'神校』,中考生也能直通名校
  • 新加坡留學通關全攻略!2025最新入境指南,輕鬆搞定初到難題
  • 別花冤枉錢!2025新加坡國際學校入學攻略,低成本高回報留學就這麼辦
  •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生申請條件:學歷與學術,申請材料,特殊專業
  • 宣布!南洋理工大學成立新學院
  • 新加坡低齡留學熱背後:「OWP倡議」打破家校邊界,家庭參與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