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总可以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名人把子女送到新加坡读书,有谢霆锋和张柏芝的2个儿子,李连杰的2个女儿,赵本山的女儿等。这些明星经济实力强、人脉广,并完全有能力移民到美国加拿大英国这些主流西方国家,为什么偏偏选择小小的新加坡呢?
选择送子女来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原因
新加坡作为亚洲教育重镇,其教育环境优越,是亚洲学子迈入欧美名校学府的最佳跳板;二则得归功于新加坡国际学校的自身优势--硬条件和软实力均居前列。
1.学校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
在硬件设施上,新加坡国际学校设施先进,如史丹福美国国际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万3000平米,学校为学生配备了表演剧场、游泳池、室内体操场、健身房、舞蹈室和具有电脑分析功能的高尔夫球中心。在师资方面上,国际学校拥有着优秀的教师队伍,通过新科技手段,学生也拥有和世界优秀教授讲师交流互动的机会,实现知识无国界。
2. 拥有自主招生权,入学时间自由
新加坡国际学校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学位受限较小。此外,国际学校入学不受时间限制,学生仅需参加学校的入学考试,考试通过后再由学校评估学生入读的年级,学生可随时插班入读。
3.课程设置丰富,课外活动多
大部分国际学校提供了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一站式教学服务。并且国际学校课外活动多种多样,如音乐、美术、戏剧、篮球、摄影电影等。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申请海外知名大学奠定了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在国际化的新加坡,国际学校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首先,国际学校学生来源多元化,如英、美、韩、中、澳以及欧洲各国等地区,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此外,国际学校汇集全球各地名师,学生可以和各地名师进行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大有裨益。
5.文凭认可度高,通过率高
不少对国际学校有所犹豫的家长,都是担心其教学以及文凭的认可度问题,事实上,新加坡教育体制同世界接轨,获得的文凭及学位全球认可,且新加坡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国际文凭的通过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学生和家长也不用太担心难申请大学的问题。
新加坡国际学校分类
A类国际学校有东南亚联合世界书院(United World College of East Asia)、加拿大国际学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新加坡美国学校(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等。这些学校都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有着较强的教学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素质高。尽管他们的收费也是新加坡国际学校中最高的,但这几间学校仍是很多家长们的首选,甚至近年来,录取条件节节高升,一直有等待学位的排队(waitlist)现象。A类国际学校的代表为加拿大国际学校和新加坡美国学校。
加拿大国际学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加拿大国际学校(新加坡)创办于1990年,简称为CIS,面向学龄前儿童到高中生。CIS是国际学校理事会成员之一,并于2003年成为国际文凭组织成员学校,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
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目前CIS在新加坡拥有两个校区(Lakeside和Tanjong Katong),每个校区均具有完善的校园配套设施、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学校采用北美体制教育,国际化的课程,小班授课模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学校师资力量由一批工作热情、创造力强且富有责任心的北美、英国、澳洲教师队伍构成。
课程设置及文凭认可度:CIS开设了国际文凭组织(IBO)小学课程、中学课程和国际文凭大学预备课程,并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力支持,并批准其颁发安大略高中文凭(OSSD),同时CIS的学生也可获得为全世界所有高等学府所认可的国际文凭(IB或IBDP),学生可凭借这些文凭申请世界各地的大学。近年,学校也在西部的湖畔(Lakeside)新建了校舍,按照新加坡政府的政策,只有经过综合评估并取得较高评价的国际学校,才有机会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建立校园。
新加坡美国国际学校(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
新加坡美国国际学校成立于1956年,为3-18岁的学生提供教学,经常被誉为世界最好的美国学校。作为民主先锋国家的美国学校,其在很多决定上都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选择,在课程设置和日常管理上都是从学生和家长的利益角度出发。
教学环境:新加坡美国国际学校在教学质量和环境上,都受美国国务院海外学校办公室认可。在硬件设施上,学校校内建有教室、音乐室、艺术教室等艺术学习设施。美国国际学校校内还拥有热带植物庭院和喷泉以及开放式的空调,这些使得在校学生能够享受到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宽敞的教学环境。
师资力量:美国国际学校的师资队伍雄厚。其中68%的教师拥有硕士或以上的学历文凭,70%的教职人员来自美国并拥有很多年的国际学校教学经验。另外一部分老师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