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杨协成”,前身是中国不起眼的小酱油厂,它经历了什么

2022-05-16     缘分     42356

新加坡的“杨协成”,前身是中国不起眼的小酱油厂,它经历了什么

在国际食品饮料市场上,无人不晓新加坡的“杨协成”,杨协成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洲、毛里求斯等地都设有分公司,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

杨天恩兄弟靠酱油起家创出了一个新天下的故事,也为世界各地华人耳熟能详。“豆奶、甘蔗、清凉茶,推陈出新打天下”。人们用这句话来概述“杨协成”的历史。

新加坡的“杨协成”,前身是中国不起眼的小酱油厂,它经历了什么

研究一下杨协成三代从杨仁溜到杨至耀,90多载推陈出新,协力以成的发展历史,对我们很有意义。

“杨协成”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杨仁溜在福建漳州开设的酱油厂的名字。

杨仁溜又名杨景连,号季连,祖籍福建省晋江县,4岁时母亲弃世,他由姐姐拉扯长大,家境困苦,只读了4年私塾。

15岁时,他跟着父亲到漳州一个酱园当学徒,为人忠诚老实,肯干重活,手脚麻利,甚得老板喜爱,年年都给他加薪。到了19岁,重用为掌柜。

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37岁的时候,杨仁溜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创一番事业了。

于是他辞去掌柜职位,用22年的积蓄40块钱作资本,在1901年顶下了一家称为“黄协成”的酱油厂,改“黄”为“杨”,称“杨协成”酱园。

杨仁溜的事业发展得很顺利,更高兴的是,媳妇一连给他生下了5个儿子,儿子们从小就在酱园中爬爬滚滚,好奇地观看酱的制作,长大一些后,就动手动脚地为酱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新加坡的“杨协成”,前身是中国不起眼的小酱油厂,它经历了什么

但是,杨仁溜并不要求儿子们都来继承父业,他舍得花钱让他们读书,希望他们将来能当上一官半职。不过,长子继承父业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长子杨天恩在福州三一学院毕业后,便留在酱园中协助父亲管理业务。

杨天恩雄心勃勃,1918年在漳州新购土地建成了新协成酱园。1928年又建另一个酱园。30年代末,中国政局动荡,官场险恶。杨天恩干脆把弟弟天赐、天华也拉进了酱园,少去外面惹事生非,掉脑袋的官还是不做为好。

1937年,中国发生了芦沟桥事变,战争风云密布,杨天恩见势不妙,带着儿子至杰赴香港寻找投资的“乐土”,但未能觅到理想之地。

1938年,父子俩抵达了新加坡,购到了一块中意的地,着手建酱油厂,并要弟弟们一起来新加坡创业。

不久,北京大学毕业、留学日本的杨天求、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杨天成到达了新加坡。天恩专管制作,天求、至杰负责推销。天成管理账务。

于1938年中秋节,宣告杨协成酱园开张。可是恰在这个中秋节,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漳州的杨协成酱园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毁了。杨氏兄弟气愤的同时,更咬牙发奋,要把杨协成办得更兴旺。

但是,1946年前新加坡酱油业由广东籍人士垄断,所生产的酱油“黑白分明”——酱青白,老抽黑。这种酱油很受顾客欢迎。结果,杨氏兄弟的福建风味酱油乏人问津,生意难做,老本几乎亏光,杨天恩差点带领弟弟们回国,但几经思索,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

后来日军入侵新加坡,查封了所有的酱园,“杨协成”却幸免,因为中了炸弹,厂房破破烂烂,日本人没有看在眼里。“杨协成”因祸得福,成了市面上唯有的一家酱园,不管味道如何,顾客不加苛求了,杨协成的生意才出现了转机。

战后,杨氏兄弟动作迅速地将酱油大批推出,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占据了新加坡与南马来亚的市场。

1947年,杨协成酱油厂买下了一块10英亩的土地,用了两年的时间将之夷为平地,建设了一座全部机械化的食品制造厂,这是“杨协成”从酱园中脱胎换骨的里程碑。

同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的杨天华也到了新加坡,出任杨协成酱油厂的营业部主任。杨家新一代至德也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赴抵新加坡,他搜集了各种罐头食品,研究配方。

1951年至1953年,“杨协成”首次推出了酱油以外的产品——罐头,一时驰誉东南亚。

1951年,杨天赐也抵达新加坡。至此,杨家五虎将聚集一地,合力拓展事业。兄弟5人的排行依序是:天恩、天赐、天求、天成、天华。

兄弟心齐,泰山能移。50年代是“杨协成”迅猛发展的年代。

1955年,增建了饮品制造厂,推出了豆奶、菊花茶。

1959年,在马六甲、诗巫、怡保、古晋设了分行。

60至70年代,是“杨协成”发展壮大的年代。1961年在吉隆坡设立鸡精厂,1968年将工厂面积及机器设备数量增扩3倍,1969年3月公司上市。70年代向世界市场进军,业绩斐然。

1974年10月,国际百事可乐美国纽约总公司宣布把新加坡百事可乐和美玲露制造及营业专利,授予新加坡杨协成有限公司。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