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骨灰撒土與至親告別

2022-05-17

在新加坡,人死後有哪些處理方式?一般人認識的是傳統的土葬、骨灰入塔還有海葬。

2021年5月17日,本地迎來首個陸地撒骨灰設施——蔡厝港「清心園」(Garden of peace),也就是將骨灰磨成粉狀,再撒入規劃好的卵石地,是一種新型的骨灰處理方式,屬於新型「綠葬」(Green Funeral)或稱「環保葬」。

根據國家環境局數據,截至2022年5月4日,清心園已收到約1300份申請,相等於每天四組人申請使用。

乃德(Nylect)集團創辦人沈喜洲去年6月6日驟然離世。遺孀蔡雅歲(69歲)受訪時告訴《聯合早報》:「先生凌晨四點突然去世,真的很突然,但我們只能接受。辦理喪事時,我和兩個孩子就決定將先生的骨灰撒入『清心園』,因為我們懷念的是他的精神,骨灰留著也沒有用處。」

對於母親的灑脫,兒子沈鴻彬(42歲)說:「媽媽的決定讓我和姐姐都很感動,因為父母時常做善事,一直提醒我們要回饋,甚至連父親死後的骨灰,也決定回歸於大地。」

受訪殯葬業者表示,自清心園開放使用後,接到關於「陸地撒骨灰」的詢問明顯增加。

李潮興壽板店第三代負責人李魁明說:「剛剛開始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也不清楚這種『陸地撒撒骨灰』是什麼,但這半年確實每十人中有兩人主動提出。」

鄭海船生命禮儀負責人鄭海船也指出,人們比較難接受的是骨灰還得磨成粉才能撒入「清心園」。他說:「很多人並不知道,火葬後的骨灰還得磨成粉,我們要家屬解釋清楚『陸地撒骨灰』的程序,解釋清清楚楚,然後一步一步教他怎麼去處理。」

鄭海船也說:「選擇撒入『清心園』與家境無關,『陸地撒骨灰』是320元。海葬租船、入塔的費用也差不多500元,所以是喪家的觀念和選擇。今年接到許多電話詢問關於『清心園』的骨灰處理方式。」

根據國家環境局的規定,「清心園」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宗教信仰者使用的世俗設施,但是,園內不允許進行任何的宗教儀式、燃燒香燭和祭品,或是留有任何紀念物品,以保持園內清潔與清幽。

新加坡第二個「陸地撒骨灰」設施——萬里的「靜心園」(Garden of Serenity)將在2024年啟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大馬網友揭露「馬勞」回國後都愛扮有錢人!在新加坡打工時就吃Maggi面!
  • 開啟上班天的MCD咖啡一杯竟然只要S$1☕️ 優惠從即日起直至5月28日🤩
  • YouTrip可以換馬幣啦,免費載你去新山🤩消費滿額送3% cashback,指定商店消費高達10% cashback~
  • 新加坡必吃餐廳指南 7家本地人私藏美味,米其林與經典全收錄
  • 新加坡兩大剩飯盲盒App全攻略🤤便宜價買星級酒店自助剩菜➕麵包蛋糕驚喜袋,薅羊毛順便杜絕浪費!
  • 當 「孤獨死」 敲響警鐘:新加坡 PR 政策釋放暖意,國際生及工作者迎來身份規劃新機遇
  • 【數據PK】上海 VS 新加坡:生活成本大比拼,你更青睞誰?
  • 九歲抗癌小勇士重返校園!愛與支持照亮生命之路
  • 權力魔方轉動!黃循財新內閣暗藏三大玄機:雙副相制、65後全面接班、新生代閃電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