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新冠疫情,最近似乎遭遇到了一些反弹,多日新增确诊超过3000例。
不过,在过去的卫塞节小长假中,总算是回落到了2000多。
过去7天内有两天新增更是超过4000
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害怕过去的疫情还没结束,新一轮疫情即将到来。
不过,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前几天的一次公开讲话,让不少人放下了心。
图源:Yahoo
他说,即使病例近期有上升的趋势,但并没有证据表明,新一轮疫情已经到来。
来源:Todayonline
只是,在王乙康发声后不久,奥密克戎亚变种毒株BA.4及BA.5已经确定出现在新加坡,至今已有三起相关病例。
现在的新加坡,或许还远未到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候。
奥密克戎新亚种毒株
或已新加坡社区广泛传播
昨天,新加坡卫生部通报的2123起新增病例中,大部分人还是自检ART呈阳性,理应是
但是,住院人数却是最近一个月以来的第二高。现有的236人住院,只比4月26日的240名患者少一些。
不过,需要吸氧,以及入住ICU病房的患者,比前天少了一些。
需要住院的患者,大部分情况都不严重。
自劳动节小长假过后,新加坡新冠每周感染增长率一直呈上升态势。其中,更是在5月11号飙至1.77。
不过,现在情况也稍微好转,昨天的数据为1.32。只要病例继续下滑,再度跌到1以下不成问题。
单单分析一日的数据,疫情似乎并没有太严重。
新的亚变种毒株,或许才是新加坡未来将面对的重大威胁。好在,经过专家分析,BA.4及BA.5亚变种毒株,应该不会对本地疫情防控,造成太大的压力。
在专家的口径中,这两个亚变种毒株的传播力,要比广泛传播的BA.1及BA.2高一些,但只有近一成左右。
对比之前的毒株,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是德尔塔的三倍之多!
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新加坡著名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就表示,BA.4和BA.5会造成更多人感染,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高传播力,另一方面,或许是它已经出现了“免疫逃逸”的现象,因此,之前打过的疫苗,或许不会那么有效。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轮疫情不太可能像今年年初那样那么迅猛。
梁浩楠的说法,也得到了其他卫生专家的支持。
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则认为新加坡有着相当的“优势”。
新加坡的高疫苗接种率,加上许多人已经自然感染新冠,因此,很多新加坡人已经达到了“混合免疫”。在面对新亚变种毒株时,爆发新一波疫情的概率不会很大。
图源:CNA
不少本地专家,都认为新加坡目前并不需要为BA.4及BA.5感到太过忧虑。
毕竟,新亚种变异毒株的源头南非,目前并未出现死亡率或重症率飙升的现象。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仍旧是朝着大流行病的病毒演变的模式,也就是“致命性降低、感染性提升”的方式走。在新加坡的防控措施下,应该不太可能会立即击穿医疗系统。
图源:海峡时报
当然,面对新亚种毒株,新加坡必须仍然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