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新冠疫情,最近似乎遭遇到了一些反彈,多日新增確診超過3000例。
不過,在過去的衛塞節小長假中,總算是回落到了2000多。
過去7天內有兩天新增更是超過4000
不少人對此憂心忡忡,害怕過去的疫情還沒結束,新一輪疫情即將到來。
不過,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前幾天的一次公開講話,讓不少人放下了心。
圖源:Yahoo
他說,即使病例近期有上升的趨勢,但並沒有證據表明,新一輪疫情已經到來。
來源:Todayonline
只是,在王乙康發聲後不久,奧密克戎亞變種毒株BA.4及BA.5已經確定出現在新加坡,至今已有三起相關病例。
現在的新加坡,或許還遠未到完全放鬆警惕的時候。
奧密克戎新亞種毒株
或已新加坡社區廣泛傳播
昨天,新加坡衛生部通報的2123起新增病例中,大部分人還是自檢ART呈陽性,理應是
但是,住院人數卻是最近一個月以來的第二高。現有的236人住院,只比4月26日的240名患者少一些。
不過,需要吸氧,以及入住ICU病房的患者,比前天少了一些。
需要住院的患者,大部分情況都不嚴重。
自勞動節小長假過後,新加坡新冠每周感染增長率一直呈上升態勢。其中,更是在5月11號飆至1.77。
不過,現在情況也稍微好轉,昨天的數據為1.32。只要病例繼續下滑,再度跌到1以下不成問題。
單單分析一日的數據,疫情似乎並沒有太嚴重。
新的亞變種毒株,或許才是新加坡未來將面對的重大威脅。好在,經過專家分析,BA.4及BA.5亞變種毒株,應該不會對本地疫情防控,造成太大的壓力。
在專家的口徑中,這兩個亞變種毒株的傳播力,要比廣泛傳播的BA.1及BA.2高一些,但只有近一成左右。
對比之前的毒株,奧密克戎的傳播力,是德爾塔的三倍之多!
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新加坡著名傳染病專家梁浩楠就表示,BA.4和BA.5會造成更多人感染,是不爭的事實。
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高傳播力,另一方面,或許是它已經出現了「免疫逃逸」的現象,因此,之前打過的疫苗,或許不會那麼有效。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輪疫情不太可能像今年年初那樣那麼迅猛。
梁浩楠的說法,也得到了其他衛生專家的支持。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則認為新加坡有著相當的「優勢」。
新加坡的高疫苗接種率,加上許多人已經自然感染新冠,因此,很多新加坡人已經達到了「混合免疫」。在面對新亞變種毒株時,爆發新一波疫情的機率不會很大。
圖源:CNA
不少本地專家,都認為新加坡目前並不需要為BA.4及BA.5感到太過憂慮。
畢竟,新亞種變異毒株的源頭南非,目前並未出現死亡率或重症率飆升的現象。
目前來看,新冠病毒仍舊是朝著大流行病的病毒演變的模式,也就是「致命性降低、感染性提升」的方式走。在新加坡的防控措施下,應該不太可能會立即擊穿醫療系統。
圖源:海峽時報
當然,面對新亞種毒株,新加坡必須仍然要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但梁浩楠認為,新加坡目前暫時不需要提升防疫等級,特別是在入境檢測方面。
一方面,是檢測敏感度只有9成左右,另一方面則是病毒有可能潛伏在患者體內好幾日在發作。
恢復入境檢測,對於阻止病毒方面收效甚微。
圖源:The Times of Israel
想要儘量避免被新冠感染,接種疫苗追加劑,特別是第二針疫苗追加劑是新加坡衛生專家給出的最佳方案。
現有證據表明,疫苗第二針追加劑,能夠讓接種者暫時減低感染風險大約四周至六周,降低出現重症風險的效力則超過六周。
在最大可能上,儘量避免患者遭遇死亡威脅。
圖源:海峽時報
目前,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推出第二針疫苗追加劑的相關接種計劃。
但是,從上個月開始,新加坡60歲以上群體,可以在接種完第一針疫苗追加劑的5個月後再接種第二針追加劑。
圖源:Business Times
在新加坡已經出現了BA.4及BA.5確診社區病例後,有專家認為,按照一貫的態勢,或許這個病毒早已在新加坡社區中傳播開來,比官方現有統計數字要多得多。
但因為新變異毒株引發的症狀,看來並不比原始奧密克戎毒株嚴重,大家暫時可以放寬心,繼續享受來之不易的解封時光。
收緊防疫措施,只會是新加坡政府,萬般無奈下的下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