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多國的疫苗接種率已經上去了。
而另一方面,是伴隨著傳播力強、但致命性較低的奧密克戎毒株流行,讓各國的疫情態勢得到極大的緩解,醫療資源也不至於處於以往那種高壓中。
圖源:The Economic Times
當然,新冠新增感染人數依舊不少,依舊會引發民眾擔憂。
但是,最近世界三大學術期刊之一的Nature,刊登了一則有關奧密克戎最新研究發現的文章。
根據文中的數據,似乎人類所期盼的新冠「終結」,已經能夠看到曙光了。
奧密克戎加速新冠終結
「混合免疫」抗新冠最佳?
這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格萊斯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作者通過實驗,發現在感染了奧密克戎的患者,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了一些「優勢」。
圖源:Sky News
其中,對於那些已經完成疫苗接種的群體,奧密克戎造成的突破性感染,增強了疫苗引發的免疫力。
至於那些沒有完成疫苗接種的群體,感染奧密克戎後,也可以誘導針對奧密克戎的免疫反應。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已經感染了奧密克戎的群體,不管有沒有完成疫苗接種,以後對再度感染奧密克戎,似乎都有了相當的免疫性。
這或許意味著,在奧密克戎已經肆虐全球近半年的時候,人們或許應當獲得了一些防護。
在世界範圍內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正在加速新冠的「終結」。
圖源:路透社
實驗在老鼠中進行,對於奧密克戎的低致命性,研究人員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研究人員發現,在受到奧密克戎感染後,動物的肺部和大腦中複製水平較低,導致輕度疾病,促炎細胞因子表達減少,肺內T細胞活化減少。
對比同樣感染新冠原始毒株,以及德爾塔毒株的老鼠,感染奧密克戎的老鼠,生存幾率在在感染後的第7天,依舊保持了100%的水平,並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急速下降。
在分析了受到不同新冠毒株感染的老鼠的血清樣本後,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幾個相當有意思的現象:
來自原始毒株感染老鼠的血清,有效中和原始毒株,較小程度中和貝塔和德爾塔毒株,但對奧密克戎無效。
感染德爾塔病毒的老鼠血清,有效中和了原始毒株、阿爾法、德爾塔,以及較小程度中和奧密克戎和貝塔。
然而,來自奧密克戎毒株感染小鼠的血清,則只能中和奧密克戎,不能中和其他變體。
圖源:Drug Target Review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接種疫苗的人中,Omicron、Delta突破性感染對所有毒株的中和滴度都很高。
這個程度,甚至超過了輝瑞疫苗第三針誘導的中和滴度!
研究人員因此得出結論,德爾塔和奧密克戎的突破性感染,能夠增強患者的病毒免疫力,從而達到「混合免疫」的效果。
由此引證,研究人員建議各大疫苗產商,在未來製作新的新冠疫苗時,加入轉為奧密克戎和德爾塔的疫苗,以達到預防病毒變異的效果。
這個發現,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來源:聯合早報
只不過,身體素質畢竟還是因人而異,感染奧密克戎的後果,或許很多人還是不願意承擔。
但是,被人詬病頗多的「群體免疫」,或許會因為奧密克戎,而被迫慢慢成為現實。
至少在新加坡,今年4月所有的新冠確診病例,全都是奧密克戎病例。德爾塔毒株,似乎已經開始在新加坡銷聲匿跡。
新冠還未結束
歐美又爆發新疾病疫情
近段時間以來,歐美地區開始大規模爆發了猴痘疫情。
連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日前發布通告,提醒全球衛生機構關注這一疫情的發展。
不僅僅是英國,猴痘疫情現正迅速在歐洲地區傳播。
義大利和瑞典通報了第一起猴痘病例,法國也出現首起疑似病例。
不僅僅歐洲地區,遠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也確認了兩起猴痘確診病例。
孤陲於太平洋的澳洲,也因為一名從歐洲回來的旅客,而通報了第一起疑似病例。
猴痘病毒,圖源:路透社
時至今日,猴痘已經在美國、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都出現了蹤跡。
作為天花病毒的近親,猴痘病毒人畜共患,雖然主要通過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等各種野生動物傳播給人,但是在人類之間,也可以進行二次傳播!
猴痘症狀,圖源:CDC
潛伏期長達5-21天,在發病初期,患者表現的症狀與感冒類似。
發熱後1至3天內,患者會出現不同階段的皮疹,數量從幾個到幾千個不等。
之後皮疹會變成充滿液體的小水皰和膿皰,這些皮疹通常非常疼痛,但大部分情況下患者無需治療即可自愈。出現皮疹時,患者具有傳染性。
一般情況下,猴痘病毒目前存在於西非地區。但歐洲的這些病例,事後證實並無近期前往非洲的記錄。
相關調查和研究正在進行中。流年不利,或許是歐洲最好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