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獅城 新加坡總體規劃出爐了

2022-05-22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發布了總體規劃草案,新加坡總體規劃是一項國家土地利用規劃,指導國家今後10至15年的發展,努力為所有年齡段的人創造一個經濟上充滿活力和適宜居住的家園。

放大看一下!這個是東部區域。

再放大看一下!這個是東部區域中心-淡濱尼中心以及周邊規劃。

資料來源: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網站

總體規劃確實做得很細,地塊邊界、用途、容積率都很清楚。這是因為新加坡的規劃是動態更新的,自1991年起,開發指導詳細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就融合了,新加坡分成55個分區,每個分區的詳細規劃批准以後就更新總體規劃成果,這有助於後續的行政審批和執法。

2019年總體規劃草案的重點是:

1、營造一批包容、綠色的街區,為人們提供社區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

2、創造就業,打造本地樞紐和全球門戶;

3、重視歷史文化,復興人們熟悉的地方;

4、提升公共運輸水準,建立便捷高效交通體系;

5、創造面向未來的能力,發展可持續和韌性的未來城市等等。

接下來選擇每個部分典型闡述一下。

1. 宜居和包容的社區

本規劃強調為所有年齡段的人提供更愉快、更高質量的生活環境,構建兒童友好和老年人友好的社區。居民會有更豐富的住區選擇,從更接近大自然的登加(Tengah)到海濱的榜鵝(Punggol)、從中央地區邊緣的皇后鎮(Queenstown)、到嘗試新住房概念的甘榜武吉士(Kampong Bugis),建屋局將設計出一系列令人興奮的新住房類型,以適應居民喜歡的生活方式。

新鎮的規劃和設計將更加注重智慧和可持續,都是以科技為動力,為居民帶來更加方便和自然的環境以保障他們的福祉。一些住宅項目將與城市綠化和屋頂花園相結合。

榜鵝@HDB多層停車場上方的屋頂花園為居民提供了綠色空間。

為了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環境,住區鼓勵步行和騎自行車,儘可能地優先考慮的流動而不是汽車的移動。

登加@HDB計劃採用自行車道,以鼓勵慢行交通方式。

本規劃利用數據分析,預測了未來對兒童保育和老年人護理的需求,並對現有設施進行了評估,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設計對老年人友好的鄰里社區

為了使生活更加方便和儘量減少交通,社區中心整合多種服務設施,包括商業、醫療、文化、體育等等,以更好地滿足居民的需要,並促進不同人口群體之間的社會互動。

Tampines Hub區域中心可以讓居民們去看書、游泳、購物和吃飯。

本規劃提出要創造惹人喜愛的空間。良好的設計,優質的公共空間,讓人們互動,逗留,或只是享受氣氛,並有助於創造難忘的體驗。

Paya Lebar Quarter,供訪客欣賞的公共空間

本規劃強調給社區授權和建立夥伴關係,政府和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主和當地社區正在合作,以激活和推廣他們的區域。隨著人們對「場所營造」的興趣日益濃厚,商業改進區(BID)試點方案正在10個地區實施。

Bedok Stadium,社區進行健身活動、藝術設施、遊戲和音樂表演。

2. 本地樞紐、全球門戶

新加坡要打造更強大的經濟,就需要做好規劃和撥出合適的土地以支持振興現有產業和發展新的增長區域。

工業、商業和教育設施的分布

在規劃中新加坡提出構建四個主要門戶的概念,包括北部門戶、東部門戶、西部門戶和中央地區。

北部門戶是進入新的創新單元(例如農業技術和食品、數位技術和網絡安全)機會的入口,未來將強化位於woodlands的區域中心,將之打造成為北部區域的經濟中心。

Woodlands北部區域中心,藝術家的印象

東部門戶利用樟宜航空樞紐擴建的機會,加強空港地區與世界的連通,發展與航空有關的業務,構建創新品質生活商業集群,包括新加坡科技大學、樟宜商業園及未來的樟宜東城區。

星耀樟宜的印象@樟宜機場集團

西部門戶是CBD以外最大的商業節點,也是首屈一指的高科技製造中心,由裕廊創新區(JID)及其周邊的裕廊和大士工業區組成。

西部門戶將利用改善的運輸聯繫和TUAS碼頭的全球海上連通性,促進貨物、服務和人員的無縫流動。世界一流大學也使西部門戶成為企業、學術界和人才會面、交流和合作的理想場所。

中央地區是新加坡充滿活力的市中心-是全球商業和金融中心的所在地,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24/7生活方式目的地。

中央商務區

除了門戶之外,新加坡還將開發CBD以外的商業節點和工業區,以支持經濟增長,本次規劃特彆強調並在靠近生活區的地方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例如:榜鵝數字區,將為數字經濟的關鍵增長產業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更接近於榜鵝新鎮的居民。

未來經濟需要大膽的政策來支持新的想法和創新。城市規劃也要應時而變。如今,製造業已經超越了生產和銷售,企業將其知識密集型和服務導向的活動與其核心製造活動放在一起,以優化運營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因此工業區可以有更靈活的應用。新加坡設立的企業區是由主要發展商管理的特殊區域,他們有權靈活地確定各種用途的理想組合。另外,國家土地和不動產,如濱海灣和大南部濱水區將被激活以帶來新的想法和活力。位於緯一科技城、新加坡科學園和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創新集群將得到新的Dover知識區的補充,知識區為教育、研發、經濟和創業活動提供充滿活力的空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新加坡科學園

3. 復興熟悉的地方

為了保持新加坡的特徵和家的感覺,市區重建局與利益相關者合作,以各種方式保持地區特徵,並建立更多熟悉地方的共享記憶。有些地方的特徵也在更新,新的公共空間,升級的街景,有些特徵注入了新的家園和服務設施。

市區重建局和國家遺產委員會在過去三至四十年中協助保護的文物,展示了新加坡的歷史和進步,培養了更強的民族特性,並增添了鮮明的新加坡特色。

紅房子,社區地標

市建局也和相關的機構和群體合作,通過場所營造、社區故事板和遺產步道等公眾參與的手段來傳承地區的歷史和記憶。

來自ITE西區學院的學生自願與URA一起在中峇魯進行月度遺產旅遊,分享該地區的故事

4. 便捷和可持續的交通

新加坡的軌道網絡已連接並加強了整個新加坡的城市發展,並將繼續成為我們公共運輸的支柱。隨著新軌道線和車站的開通,將有更多的人享受到軌道通勤的便利,因為每10個家庭中就有8個住在軌道站點步行10分鐘之內。

公共汽車連接也將因更多的綜合交通樞紐和新的公共汽車服務而得到提升。當局亦正研究按需巴士,以提供更直接的巴士路線,並減少轉乘巴士的需要。

當設計道路時,將為公共運輸和活躍的慢行交通提供更多的空間。改善行人環境和公共運輸的體驗。明古連街(Bencoolen st)是實施過境優先通道(TPC)的一個例子。

明古連街過境優先通道(TPC)

新加坡將開闢更多的步行和自行車專用路徑形成網絡。一個新的專項詳細規劃和控制計劃已經制定。

未來南北交通通道的過境優先通道(TPC)

自動駕駛車輛(Autonomous Vehicles,AVs)可以大大提高公共運輸系統的可達性和連通性。現有的AV試驗在緯一科技園、NUS科學園、Sentosa、NTU和Jurong Island進行。

本規劃也十分重視貨物運輸系統。一個精心設計的城市物流系統對於新加坡這樣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城市至關重要。它通過在正確的地點和時間向人們和企業運送貨物來維持城市的運轉。如果這個系統是有效的,那麼所需的資源就會減少,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就會減少,從而使這個城市更適合居住和可持續發展。

新加坡建立儲物櫃聯盟,即可以由各種遞送公司訪問的包裹儲物櫃的網絡。包裹被更有效地傳送到靠近家庭和MRT站點的集成點,方便消費者可以方便獲取。

5. 一個可持續和韌性的未來城市

新加坡是一個處處充滿活力和機遇的城市,但在發展的同時,它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新加坡必須準備好應對氣候變化對城市生活的影響。到2100年,新加坡的氣溫預計將上升1.4°C至4.6°C,海平面可能上升1米。暴雨事件的強度和頻率也可能增加,反之,旱季可能變得更乾燥。

在沿海適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制定保護新加坡海岸的長期戰略,並採取了若干措施。其中一些策略包括:防洪堤、土堆、護堤、水閘和泵站。

為加強糧食安全而採取的一項關鍵戰略是促進「本地種植」的一籃子系列計劃,減少新加坡對糧食進口的依賴。目標是建立生產能力和產量,到2030年實現本地生產滿足全國30%的需求。為了在優化土地的同時實現「30 by 30」的目標,天鮮農場(Sky Greens)等現代高科技農場正越來越多地採用創新技術來加強生產。

天空綠色有限公司開發的垂直生長系統

隨著城市發展,未來的規劃和基礎設施投資有助於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求。新加坡正在探索新的想法,以閉合資源循環系統,減少資源消耗。確保供水的持續投資和創新,將通過「新加坡四大水喉」國家戰略計劃,即集水區水、進口水、新生水、淡化水等,確保多樣化、可持續的供水。

新加坡的土地可能有限,但採用創新戰略將有助於優化空間,以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例如,在地下放置230 kV變電站可騰出3公頃以上的土地用於其他用途。

為了更好地規劃地下空間,提出了一種新的地下空間詳細控制方案(SDCP)。SDCP目前有3個重點區域-濱海灣、裕廊創新區和Punggol數字區。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計劃將擴展到新加坡的其他地區。

新加坡加入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承諾到2030年將排放強度降低到2005年的36%,具體做法是:減少能源使用,提高能效,並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更清潔的燃料。

新加坡努力邁向零浪費,通過採用循環方法,可以在產品生命結束時對資源進行回收和再利用,從而減少資源消耗和產生廢物。

從戰略上講,土地循環利用為振興我們日益增多的城市提供了機會。例如,重新安置港口,為大南部濱水區讓路,使濱水區得以開放,為新用途讓路。

新加坡最早的總體規劃編制於1958年,由1959年規劃法令確立為法定規劃,規定每五年重新編制一次。1990年規劃法令修訂的時候,法律授權市區重建局編制規劃的權力以及開發管制、收取發展費的權力,市區重建局將開發指導規劃、舊物保留和城市設計都融合到總體規劃中,形成了完整一體的規劃體系。本次總體規劃的上一版規劃是2014年總體規劃,上層次規劃是2013年概念規劃。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大馬網友揭露「馬勞」回國後都愛扮有錢人!在新加坡打工時就吃Maggi面!
  • YouTrip可以換馬幣啦,免費載你去新山🤩消費滿額送3% cashback,指定商店消費高達10% cashback~
  • 開啟上班天的MCD咖啡一杯竟然只要S$1☕️ 優惠從即日起直至5月28日🤩
  • 新加坡必吃餐廳指南 7家本地人私藏美味,米其林與經典全收錄
  • 新加坡兩大剩飯盲盒App全攻略🤤便宜價買星級酒店自助剩菜➕麵包蛋糕驚喜袋,薅羊毛順便杜絕浪費!
  • 當 「孤獨死」 敲響警鐘:新加坡 PR 政策釋放暖意,國際生及工作者迎來身份規劃新機遇
  • 【數據PK】上海 VS 新加坡:生活成本大比拼,你更青睞誰?
  • 九歲抗癌小勇士重返校園!愛與支持照亮生命之路
  • 權力魔方轉動!黃循財新內閣暗藏三大玄機:雙副相制、65後全面接班、新生代閃電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