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得了新冠能讓抗體加倍,不如趁早感染」,專家觀點終於來了

2022-05-22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台灣連續四天日增8萬起以上

二、香港開放18歲至59歲居民接種第四針

三、新加坡昨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總體病死率降至0.108%

四、ICU重症病患降至7人,ICU占用率2.0%

五、輸氧病患降至39人,普通型住院降至230人

冠病康復者「就像得到無敵星星」

專家:效果恐怕「更像是流星」

5月19日,台灣地區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冠病患康復的三個月內,如果再次接觸確診病患,只要沒有出現新冠症狀,就無須列為密切接觸者。

如果再次接觸確診病患,而出現相關症狀,並PCR核酸檢驗為陰性的,也無須列為密接者。

對這一措施,台灣坊間形容,這意味著三個月內有一定免疫力,等於是「獲得無敵星星」;甚至有人說,「不如趕快感染,能讓抗體加倍」。

也有人問:「不用打疫苗,再次又一次自然感染,就是相當於打了一劑、二劑、三劑疫苗了?」

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提醒,染疫康復只能「勉強等於一劑疫苗」,保護力只有大約三到六個月;相較之下,疫苗保護力更好、可達到六個月以上。而且如果未來又有新的變異株,感染的抗體可能就「起不了作用」,效果恐怕「更像是流星」。

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指出,單純靠奧密克戎病毒自然感染之後,產生抗體,當作護身符,太不可靠了。

(圖源:黃軒臉書)

他說,目前已知奧密克戎有兩大特色:第一、99%是無症狀/輕症;第二、變異太快了,容易產生「再度感染」,而這些容易發生「再度感染」的高風險族群,卻又是這些無症狀/輕症狀患者們,他們體內所激發的免疫力,本來就不高,也不持久。只要奧密克戎稍微發生一些突變,又很容易再次攻破,再次感染,所以不行!

他說,請不要想要嘗試感染冠病病毒,來增強自己的免疫力。這是錯誤又傷害身體健康的行為,既無法保證不會有再度感染,也難保後遺症不會更長、更久。

黃軒引述《自然》期刊5月18日的一篇論文。他說,未接種奧密克戎疫苗者,在奧密克戎自然感染並康復之後,仍有可能容易被其他冠病-19變種病毒再次感染。

在這個試驗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冠病-19野生株、阿爾法、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測試未接種奧密克戎疫苗和接種了奧密克戎疫苗的,體內上升的中和抗體,除了對奧密克戎病毒有效抵抗,其他的變種病毒也是否能有效呢?

一、未接種奧密克戎疫苗者

未接種奧密克戎疫苗者,他們的中和抗體,在其他的變種病毒感染時,呈現出來的水準是很低,意味著容易再次被其他冠病-19變異株感染,而且無法橫跨不同變種病毒,而產生同等有效的免疫能力。

二、已接種了奧密克戎疫苗的

已經接種奧密克戎疫苗的,他們的中和抗體,可以在其他的變種病毒感染時,仍然有效抵抗病毒感染,意味著不容易被其他冠病-19變異株感染再次感染;可以橫跨不同變種病毒,而產生同等有效的免疫能力。

三、綜合免疫力(Hybrid Immunity)

黃軒說,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已經接種了第三劑疫苗的,如果仍感染奧密克戎,自身所產生的中和抗體,除了加強了原本由疫苗接種產生的抗體,能有效抵抗奧密克戎外,還會提高有效抵抗其他變種病毒感染。這種同時有機會橫跨不同變種病毒所產生的免疫能力,科學家稱之為綜合免疫力 (Hybrid Immunity) 。

他說,這次研究發現,德爾塔疫苗接種者也會有綜合免疫力。

黃軒說,美國疾控中心發現,接種過疫苗,被突破性感染而康復的人,似乎比單獨接種過疫苗的人,對病毒具有更高的免疫力。

但是,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仍然強調,接種疫苗仍然是避免未來再次感染、免再次住院、免長期COVID19 症候群和免死亡,最有效又安全的手段之一。

黃軒總結說,疫苗加強劑不僅「免重症,免死亡」,萬一出現突破性感染,它能帶來綜合免疫力,可以抵抗其他冠病-19病毒變異種。

如果希望交流更多新冠康復的話題,歡迎下載新加坡眼app,掃碼進群討論:

台灣地區連續四天日增確診8萬起以上

5月21日,台灣地區疫情指揮中心通報,新增8萬4639起確診病例,累計124萬零897起;本土病例連續四天新增8萬起以上。

同日,通報新增死亡病例59起,累計1343起。

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地理分布為新北市最多,有2萬3346起,還有另外兩市病例破萬,分別為台北市1萬零590起、桃園市1萬零453起。

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針對疫情分析,連續兩天可看到雙北、基隆、桃園似乎有降低,而中南部升高;檢驗陽性率也沒大幅上升,也可能是高原期,至於疫情是否再上升,本周再觀察一兩天就可以比較清楚。

香港特區開放18歲至59歲居民接種第四針

5月20日,香港特區當局宣布,18至59歲的成年人可選擇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

當局指出,接種新冠疫苗的目的是為了預防重症和死亡,香港本地數據顯示接種三劑輝瑞/復必泰疫苗或科興疫苗對預防重症和死亡高度有效,其保護力一般可於數個月內維持高水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專家認為,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或能對較年輕的成年人提供短暫的額外保護,以預防感染和出現病徵。因此,香港當局開放讓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歲的成人自願接種第四針,與第三針相距最少六個月。

若有較高暴露風險 (例如醫療人員、安老院護工、防疫人員、港口人員等) ,或個人需要 (例如到海外升學、海外旅遊等) ,經考慮對自身的風險和益處後,可選擇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

另一方面,由於60歲或以上人士於香港本地第五波疫情死亡個案中占大多數,專家在四月份已建議他們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

新加坡病例增長率維持在1.09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5月21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3775起,含本土3619起、境外輸入156起,累計126萬6808起。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連續14天突破1.0,維持在1.09,與前一天同,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09起。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長率突破1.0,過段時間之後,應該會再次下降,降至1.0以下,之後繼續趨向1.0。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總體陽性率22.21%

實際數據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358人 (9%) ,ART抗原檢測陽性3417 (91%)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做抗原ART自測,其他很多國家以及中國的香港特區也是這種模式。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總體陽性率為22.21%。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60%至80%。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昨天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

總體病死率降至0.108%

衛生部昨晚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374起,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109%降至0.108%。

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新加坡眼》以1月6日為奧密克戎波的開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以上是《新加坡眼》按每一波疫情出現的時間粗略劃分出三個時期。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5%,與前一天同。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ICU重症病患降至7人

過去28天,新加坡一共出現8萬3732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為無症狀/輕症,0.2%需要普通輸氧,0.03%屬於ICU重症,0.03%死亡。

截至昨天,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75%已接種加強針。

昨天各級病患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7人,比前一天少1人;ICU病房占用率為2.0%。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2人 (=) ,六旬3人 (=) ,40歲至59歲2人 (-1) ;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按病情分,ICU輸氧觀察3人 (=) ,病危插管4人 (-1) 。

普通輸氧病患降至39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230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39人,比前一天少9人。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230人,比前一天少6人。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境外輸入156起

昨天,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新增156起,累計3萬4687起。

— END —

編輯:ABC


相关文章

  • 特價雞飯只須1新元9角 鄰里雞飯店日賣500盤
  • 泰國周增近3萬例,東南亞多國拉警報近1個月全球超1600人染疫死亡
  • 開工兩周每天加班到9點 女子想裸辭:我撐不住了!
  • 一款韓國西瓜味冰棒含未申報過敏原 食品局下令召回
  • 調查:本地35%求職者遭遇求職騙局
  • 男子臥屍小印度後巷 警方排除他殺嫌疑
  • 新加坡副總理:美國正退出全球領導的地位,我們必須團結起來
  • 「2025年世界最幸福城市」排名公布,新加坡排第3!
  • 「亞洲舞王」羅志祥來新加坡開演唱會了,下周開始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