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得了新冠能让抗体加倍,不如趁早感染”,专家观点终于来了

2022-05-22     于晏     15937

同日,通报新增死亡病例59起,累计1343起。

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年龄介于未满5岁至90岁以上,地理分布为新北市最多,有2万3346起,还有另外两市病例破万,分别为台北市1万零590起、桃园市1万零453起。

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针对疫情分析,连续两天可看到双北、基隆、桃园似乎有降低,而中南部升高;检验阳性率也没大幅上升,也可能是高原期,至于疫情是否再上升,本周再观察一两天就可以比较清楚。

香港特区开放18岁至59岁居民接种第四针

5月20日,香港特区当局宣布,18至59岁的成年人可选择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

当局指出,接种新冠疫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重症和死亡,香港本地数据显示接种三剂辉瑞/复必泰疫苗或科兴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高度有效,其保护力一般可于数个月内维持高水平。

专家认为,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或能对较年轻的成年人提供短暂的额外保护,以预防感染和出现病征。因此,香港当局开放让未曾受感染的18至59岁的成人自愿接种第四针,与第三针相距最少六个月。

若有较高暴露风险 (例如医疗人员、安老院护工、防疫人员、港口人员等) ,或个人需要 (例如到海外升学、海外旅游等) ,经考虑对自身的风险和益处后,可选择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

另一方面,由于60岁或以上人士于香港本地第五波疫情死亡个案中占大多数,专家在四月份已建议他们接种第四剂新冠疫苗。

新加坡病例增长率维持在1.09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至5月21日中午1200时,新增确诊病例3775起,含本土3619起、境外输入156起,累计126万6808起。

传说“得了新冠能让抗体加倍,不如趁早感染”,专家观点终于来了

本土病例七天移动增长率连续14天突破1.0,维持在1.09,与前一天同,意味着前一阶段七天出现100起,本阶段七天则出现109起。

传说“得了新冠能让抗体加倍,不如趁早感染”,专家观点终于来了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长率突破1.0,过段时间之后,应该会再次下降,降至1.0以下,之后继续趋向1.0。

病毒无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开放之后出现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关键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民众并不惊慌,心态平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秩序。

总体阳性率22.21%

实际数据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确诊病例当中,PCR核酸检测阳性358人 (9%) ,ART抗原检测阳性3417 (91%) 。新加坡不做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让民众做抗原ART自测,其他很多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特区也是这种模式。

《新加坡眼》根据卫生部数据计算,新加坡总体阳性率为22.21%。

卫生部多次指出,考虑到不少ART抗原自测阳性没有上报,感染人数实际上肯定更多,总体阳性率肯定更高。有专家判断,总体阳性率可能已经达到60%至80%。

阳性率越高,越接近群体免疫,病毒仍会传播,但速度放缓、重症和死亡下降。当局制定政策考虑的不是感染人数,而是重症和死亡,并在医疗资源无挤兑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尽可能大范围的开放。

昨天通报无新增死亡病例

总体病死率降至0.108%

卫生部昨晚通报无新增死亡病例,累计1374起,总体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109%降至0.108%。

近期死亡人数和年龄分布如下:

传说“得了新冠能让抗体加倍,不如趁早感染”,专家观点终于来了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是奥密克戎波。《新加坡眼》以1月6日为奥密克戎波的开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传说“得了新冠能让抗体加倍,不如趁早感染”,专家观点终于来了

以上是《新加坡眼》按每一波疫情出现的时间粗略划分出三个时期。本波疫情病死率维持在0.055%,与前一天同。

上述奥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划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尔塔株,但死亡时间出现在奥密克戎波期间,所以我们仍划入奥密克戎波统计。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强,病逝2人;德尔塔波和奥密克戎波则主要感染社区,病逝者大多是年长者,年迈体弱。

传说“得了新冠能让抗体加倍,不如趁早感染”,专家观点终于来了

ICU重症病患降至7人

过去28天,新加坡一共出现8万3732起确诊病例,其中99.7%为无症状/轻症,0.2%需要普通输氧,0.03%属于ICU重症,0.03%死亡。

截至昨天,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种疫苗,75%已接种加强针。

昨天各级病患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传说“得了新冠能让抗体加倍,不如趁早感染”,专家观点终于来了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7人,比前一天少1人;ICU病房占用率为2.0%。

按年龄分,七旬或以上2人 (=) ,六旬3人 (=) ,40岁至59岁2人 (-1) ;括号内数字为今昨日比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