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或於南部島嶼設養魚場向公眾諮詢 專家:或影響生境

2022-05-24

食品局在探討於我國三個南部島嶼附近海域設立養魚場的可能性,並就 計劃對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的一份報告進行公眾諮詢。有海洋專家表示,設立養魚場可能會影響到島嶼附近的多種珊瑚礁以及瀕危物種,並建議使用封閉式圍護系統以減少對生境的影響。

TODAY報道,為確保本地糧食安全,食品局計劃在沙都木島(Pulau Satumu ),炯島(Pulau Jong)以及武公島(Pulau Bukom)附近約65萬5000平方米的水域設立養魚場。

當局已經開始對該項計劃可能對環境帶來影響的報告,展開公眾諮詢,直到6月1日,在進行考量後才向政府尋求最終的批准。

環境報告:不會與海洋生境重疊 這份由環境顧問公司丹華水利環境技術公司準備的報告指出,三個島嶼的附近水域適合水產養殖,也不會與珊瑚礁或海草等多數的海洋生境重疊,但地點會靠近炯島的一個休閒潛水區。

為了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報告建議使用封閉式圍護系統,將魚和其他水生動物放在水箱中生長,並將年產量限制在1萬8200噸。報告也建議,可將產量維持在低於最高產量的10%至20%的水平,「以應對不可預見的情況」。

報告也指出,在我國南部島嶼增加水產養殖可能對病原體暴發事件產生影響,當局應該考慮對這種風險進行研究。

海洋專家:或造成多種影響 多數海洋專家和保護主義者表示,他們並不反對在南部水域建立養魚場的計劃,但當局應該採取適當措施確保水質不受影響。

新加坡自然協會海洋保護小組主席Mr Kua Kay Yaw就表示,任何通過飼料或廢料進入水中的多餘營養物質,都可能導致藻類大量繁殖,影響附近的珊瑚礁。他表示,希望養魚場業者能夠使用封閉式圍護系統,因為「隨著技術的進步,系統甚至可能在水被排放之前就對其進行凈化。」

他指出,如果使用開放式網箱系統,可能會吸引捕食者來到該地區,對使用周圍水域進行娛樂活動的公眾構成危險。

海洋生物學家兼國大高級講師Toh Tai Chong也表示,設立養魚場需要建立樁基來固定養魚場的位置,而這可能會破壞附近的珊瑚礁。水產養殖也可能會增加船隻交通,所製造的海浪可能會粉碎珊瑚、改變水流方向以及導致更多海洋動物被養漁網纏住等問題。

他建議養魚業者,時時監測水中的營養物質水平和珊瑚覆蓋率 ,以儘早發現生態環境所受到的任何影響。他也建議當局縮短水產養殖場的租約期限,以便讓生態環境在租約之間有時間恢復。

聖約翰島國家海洋實驗室的海洋生物學家Neo Mei Lin也表示,一般情況來說,在海洋棲息地附近進行任何人類活動,都有可能改變環境的水質。


相关文章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康福德高今年首季營運盈利年比增45.5% 達8150萬元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新加坡壕撒130多萬張$500購物券,全島超市可用!超全領取攻略~
  • 微軟全球裁6000人,新加坡失業率升至2.9%!或將迎裁員大潮…
  • 三家公共醫院急診求診量激增 院方吁輕症者轉往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