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什麼都沒有,只有人。因此他們要保證每個人都受到最好的教育。
最近一部關於新加坡教育的紀錄片《無聲地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觸動特別大!
這部片,記載了近幾年,新加坡教育不斷反思、改進的過程,紀錄片以2名在新加坡政府學校讀書的孩子為故事線索,解讀了被譽為亞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體系,這些年面臨的挑戰以及做出的改變。
新加坡的教育「不談公平」
12歲的伊莎貝爾在新加坡政府學校6年級的課程學習已經過半,轉眼她就要參加新加坡的小六會考。
因為她想就讀的政府中學收分不低,加上對自己的數學沒有太多信心,擔心拖累整體分數,參加會考的她變得顯得格外得緊張.....
在新加坡,為了確定孩子的發展方向,教育部設置了一系列考試:
首先就是小六會考,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去什麼中學;
而去什麼中學,決定了他們今後接受的教育,教育又將決定他們未來的職業規劃;
「我們崇尚的教育理念是每個人都必須接受教育,發揮全部潛能;但這並不是說,每個在新加坡出生的孩子,都要接受大學教育。」
推崇精英主義的新加坡,一直把以個人能力和成績為基礎作為一種進步體制。
因此新加坡教育也多暗含了一層分流的意義。在學生小學畢業後,就通過會考細分自己的去向,最終能進入優質大學的,只是少部分的精英。
這也正是新加坡教育的獨特之處:「不談公平」,因材施教。
新加坡教育始終奉行著:學生應該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不同學生就有不同的去處。
伊莎貝爾雖然會考分數無法讓她進入理想的中學,但至少可以進入其它二類中學;而至於那些沒能通過小六會考的孩子們就只能進入技術學校,選修職業科目。
充滿競爭性的新加坡精英教育
在新加坡,精英教育充滿了競爭性和絕對的公平性。無論孩子們的家境如何只要肯付出努力,就能選擇自己想去的學校~
數據顯示:新加坡有一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考取了小六會考中三分之二的高分,從而進入更好的學校,獲得了社會地位的提升。
新加坡教育在重新定義「學習」
加法爾是一個在數學上有困難的孩子,課堂上他完全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很多題都聽不懂。
而他的姐姐也擔心他通不過小六會考,孩子自己壓力也是很大,隨著考試的到來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沮喪.....
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加法爾在划龍舟方面卻非常有天賦。為此,針對像加法爾這類學生,新加坡政府創辦了一類創新型學校,在這裡,老師鼓勵學生重新定義成功!
很多跟加法爾一樣情況的學生在這類學校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慢慢恢復了自信~
最終,加法爾考取了他夢寐以求的工藝教育學院,在小六會考結束時,這可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卻已夢想成真。
有的人擅長口才,有的人擅長思考,這些人是實幹型人才。
新加坡需要他們,這樣的社會才算完整。
從強調精英主義和競爭,到為孩子提供更多選擇,給他們慢慢走的時間;從強調學科學習到關注軟技能,讓加法爾這樣的孩子,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廣闊天空。
這就是不斷在變革進擊的新加坡教育;
這就是世界第一、碾壓全球的新加坡教育;
這就是每年吸引了無數國外學生來此求學的新加坡教育;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