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紐西蘭來新加坡,當了10年小學老師的華人姑娘:不只是為了1.5倍工資

2022-05-26

編者按:Lillian是一位來自中國台灣的女孩,7歲跟隨父母移民紐西蘭,長大後在當地一所小學當老師,如今她又來到新加坡任教。

身份的困惑、文化的衝擊、中西教育理念的碰撞,我們跟她聊了聊,感覺開啟了一條育兒新思路,也跟姐妹們分享一下:

文 | Molly的媽媽魯魯

Lillian與自己的學生 說到孩子的教育,從來不缺焦慮的父母。

中產家庭的推娃盛況頻繁刷屏朋友圈,「雞娃」,更是北上廣深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 「給孩子打雞血」,不停地讓孩子去學習,去拼搏。

「雞娃」先從英語詞彙量抓起 教育成為了階級分層的一面放大鏡,它真正的核心和意義又是什麼?

Lillian作為典型的紐西蘭華人移民二代,在紐西蘭做了近十年老師,對於教育的本質,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育不僅僅是讀個好學校那麼簡單。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拼爹拼媽和雞娃,而是被我們許多人忽略掉的……

01 「比起當學霸, 更看重完整人格的塑造」

1993年,7歲的Lillian跟著家人移民到了紐西蘭。

和許多華裔家庭一樣,雖沒有逼著女兒上補習班,可「多做題」在Lillian父母看來,依然應該是學校教育外的「必備選項」。

那時候,父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家怎麼樣,我們也應該一樣」,所以刷題是理所當然,做好學生也是大部分華裔家庭對孩子的要求。

可隨著成長,Lillian漸漸地領悟到,她走出自己的華人家庭,面對的卻是全西式的教育體系和理念。

如何在這兩種教育理念和方式下找到平衡呢?

成了一名紐西蘭小學教師,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後,Lillian對於長輩們的這種「期待」反而有了更深的認知。

Lillian在學校給孩子們上課 「望子成龍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上一輩對於孩子的期許,很多時候也會傳承到下一代。」

在Lillian看來,如今中國父母普遍存在的育兒焦慮,除了社會大環境的原因,與文化、價值觀也有關係。

但是,在Lillian看來,孩子學習到底是為什麼?這又是多少人真正想過的問題?

她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條大魚遇到兩條小魚後打招呼:「今天水的溫度還不錯。」然而,兩條小魚卻面面相覷地問:「水是什麼?」

在Lillian看來,小魚的處境就像許多孩子,雖然生活在水裡,但水到底是什麼卻從未真正了解過。

這就好比一些被父母安排得日程滿滿的孩子,除了盲目地去做,卻並不知道自己學習是為了什麼……

對於自己女兒的教育,Lillian也摸索出了一套在中西文化中進退自如的方法。

她不會給孩子很大壓力,也不會逼她學習,或是做學霸、考高分。

作為國際教育體系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簡稱IB)的專業老師,Lillian更看重女兒完整人格的塑造

這其中包括孩子會不會情緒管理,是否有耐心、有獨立思想以及有韌性等等。

02 紐西蘭教育模式很先進, 但她為何選擇了離開?

大學本科,Lillian攻讀了教育、文學雙學位,畢業後,她順理成章地進入教育行業,在紐西蘭多所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任職過。

紐西蘭的教育體系倡導「因材施教」,老師必須根據每個孩子的特性,制定適合的教學規劃和進度。

這種類似「量身定製」式的教育模式,普及到了紐西蘭每一所公立學校、私立學校。

然而,讓Lillian為難的是,班主任要負責整個班級所有學生的教學,包括數學、英文、社會學、體育等等。

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態,此外,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和需要。

一個班級30個學生,而Lillian能儘量做的,就是把差不多水平的孩子分成一組,一個班4組,再對不同組別的孩子「因材施教」……

Lillian跟孩子們一起跳舞 繁重的教務,不高的收入,巨大的壓力,讓Lillian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家人和女兒。有時凌晨2點醒來,想著該如何給班上每一個孩子更適合的教育方法,想著想著便徹夜失眠。

Lillian給班上一個孩子過生日 Lillian的經歷並非個案,她的另一位紐西蘭同事,一名有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就曾淪落到付不起房租,需要領政府救濟金生活的窘境。

目前,紐西蘭教師的平均年薪為6萬到7萬紐幣,因為工資低、壓力大,紐西蘭老師罷工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另一方面,紐西蘭教育資源不足、教師短缺、財政預算有限卻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難題。

Lillian內心對於孩子和教育充滿熱忱,可現實的困境卻也曾讓她左右為難。紐西蘭有著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模式之一但現實的困境卻讓許多有經驗的老師流失,對此Lillian也很無奈。

2018年10月,Lillian成功找到一所新加坡國際學校的教師職位,為期兩年。於是,她和家人一起來到了新加坡。

高於紐西蘭1.5倍的工資,住宿、保險、安家機票及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補貼,以及一個班僅15個學生的數量,讓她對「定製化」的教學更能遊刃有餘

03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你孩子的教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中式教育、西式教育哪一個更好?

Lillian並不願加以評判,相反地,在她看來只要是適合孩子的便是最好的

如今中國的留學熱越來越年輕化,但在Lillian看來,家長把孩子送出國讀書也需「慎重」。

如果一個孩子很適應中國的教育體制,喜歡按照教科書來學,那強行把他送到國外的學校,很可能適得其反。

相反地,喜歡自由探索的孩子,如果放到中國應試教育體系中也自然難以適應。

「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你孩子的教育」,這也是為什麼哪怕身為老師,Lillian更看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好學校是錦上添花,但不能決定孩子人生的終點,而父母的愛和引導卻對孩子的人格健全、安全感建立很重要」。

孩子們和聖誕老人給Lillian驚喜 做了老師十多年,無論是在紐西蘭還是新加坡,Lillian總會聽到父母這樣說:「老師,你可以告訴我的孩子應該做什麼嗎?因為孩子根本不聽我的。」

這樣的對話不分中外,時常發生,而這也是為何Lillian堅持認為,相比起信奉好學校、好老師,父母更應該關注家庭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到底什麼更重要?分數、名次?還是父母的同理心、家庭對於孩子的正確引導?

「孩子最應該聽的其實是父母的才對。」

而無論是隔代教育,還是留守兒童,這些帶有中國特色的現狀,都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無奈。

那對於父母呢?

對Lillian來說,她對於女兒的期望只有一個:能獨立地活出喜樂的人生。

班裡的孩子們給Lillian過生日

03 「認可自己, 未來不止有一種答案」

採訪的最後,Lillian還對移民二代身份認同、華人二代學習中文、中西教育方式的選擇和平衡等等人們關注的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 移民二代認可自己更重要 /

Q 對於移民海外的華裔家庭 你覺得哪一種教育模式 更適合移二代、移三代?

身份的困惑,夾雜在中西文化中的掙扎,這些經歷我都有過,但我現在已經「放棄」掙扎了。關鍵還是在不同文化中找平衡,並且認可自己更重要。

我不再把自己框在一個框架里,非要是中國人,或是紐西蘭人。我也引導女兒知道,人們對於「身份」難免有偏見,在給予尊重、保持開放心態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自己認可的文化,甚至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化。

吸取好的,摒棄不好的。「你是哪裡人」不該只有一種答案。

Q 華裔家庭孩子 學中文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父母沒逼著我讀中文班,學語言一直是我興趣所在。他們英文不好,所以在家只能用中文溝通。

孩子學第二語言首先得讓他產生興趣,然後就是營造沉浸式的語言環境,同時孩子的母語學習也不能鬆懈。

/ 給孩子「有界限的自由」 /

Q 作為老師、媽媽 你自己更推崇哪種教育方法? (虎媽式的精英教育?還是放養式的西式教育?

我給予女兒的是「有界限的自由」,我會鼓勵她去儘可能嘗試,在挫折中去學習,但不是說不守規矩,放任不管。

父母要多去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特質和性格,去挖掘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

但相比起逼孩子讀書,我更看重孩子人格的全面培養。父母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除了學知識,更是要讓他們有自我認知。相比起分數,孩子感覺被愛,有充足的安全感很重要。

Q 作為普通父母 如何去挖掘孩子的特質 從而找出適合孩子的教育呢?

從每一天的生活細節都可以觀察: 孩子喜歡運動還是安靜地看書?運動也包括喜歡個人運動,還是團體運動?在一個團隊中,你的孩子是喜歡充當「領導者」角色,還是就在一旁安靜地觀察? ……

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更需要父母多花心思通過每一天的生活,去觀察、去了解他們。

/ 名校不能決定孩子的終點 /

Q 中國家庭對於孩子教育 很捨得花錢譬如買學區房 新加坡學區房雖然不貴,但對名校也是很執著。 你覺得進名校真能決定孩子未來嗎?

教育的本質和核心,不是進好學校,好學校是錦上添花,但並不能決定一個孩子人生的終點。

好的學校可以提供更多機會讓孩子達到更好水平,但貴族學校也會出「問題少年」,所謂差學區出來的孩子也有很有成就的。一個孩子的成就最終還是由家庭、學校、社會、文化等多方面決定的。

Q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是最好的?

除了要求孩子,父母更要一起學習、進步。

作為老師的我需要不斷保持學習,父母也是一樣。作為父母,活到老學到老,永遠不要被自己的思維限制。做新一代的父母,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難,當老師難,當父母更不容易。

Lillian最近在YouTube開設了Ms.Ku酷英文頻道,來分享一些關於國際學校生活、IB課程以及日常英語的視頻。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開啟上班天的MCD咖啡一杯竟然只要S$1☕️ 優惠從即日起直至5月28日🤩
  • 新加坡必吃餐廳指南 7家本地人私藏美味,米其林與經典全收錄
  • YouTrip可以換馬幣啦,免費載你去新山🤩消費滿額送3% cashback,指定商店消費高達10% cashback~
  • 月薪1萬新幣還缺人!新加坡這10 個高薪崗位正在暴富!最新行業薪水曝光
  • 新加坡熱到爆!有沒有不花錢又能涼快下的?
  • 開啟上班天的MCD咖啡一杯竟然只要S$1☕️ 優惠從即日起直至5月28日🤩
  • 吃貨大享受!四星酒店限時推出螃蟹自助餐1 for 1🦀各種不同烹調手法!吃回本!
  • 新加坡必吃餐廳指南 7家本地人私藏美味,米其林與經典全收錄
  • YouTrip可以換馬幣啦,免費載你去新山🤩消費滿額送3% cashback,指定商店消費高達10% cash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