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新加坡學生獲四獎

2022-05-31

教育部、科技研究局和新加坡科學館27日聯合發文告,恭賀國大數理中學、南洋初級學院、萊佛士書院和錦文中學的學生,在美國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分別奪得一項三等獎、兩項四等獎和一項特別獎。

新加坡學生再次憑傑出的科研實力揚威國際。八名中學和高中生參與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五人斬獲四獎。

教育部、科技研究局和新加坡科學館聯合發文告,恭賀國大數理中學、南洋初級學院、萊佛士書院和錦文中學的學生,在美國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Regeneron ISEF 2022)中分別奪得一項三等獎、兩項四等獎和一項特別獎。

這個面向中學生的國際科學競賽每年在美國不同的城市舉行,今年共有超過60個國家的約1750名學生通過線上方式,向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評審團展示各自的參賽項目。

新加坡八名學生參與四項個人項目和兩項團隊項目,最終五人獲獎。這些參賽學生在教育部、科技研究局和科學館聯辦的2022年新加坡科技與工程賽中表現傑出,因而獲選代表新加坡參賽。

蘇繆亘研究以加熱魚鱗去除水中污染物

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數理中學高二生蘇繆亘(18歲),以加熱魚鱗協助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項目,奪得材料科學類別三等獎。

蘇繆亘說,這個項目最初是用頭髮放在廢水內檢測污染物質,後來改用魚鱗,放在熱板上加熱以增強物理性質,結果發現加熱後的魚鱗能有效吸收對人體有害的染料羅丹明B(Rhodamine B,又稱玫瑰紅B)。這種人工合成的染料鮮桃紅色,易溶於水,常用於紡織業。蘇繆亘的這個發現可能有助於為減少工業廢水有害物質尋求解決方案,為環保盡力。

蘇繆亘是新加坡本地科學及數理競賽的常客,獲得國際獎還是第一次。他希望將來在大學可修讀物理或電腦科學系,繼續在感興趣的領域學習。

李睿璿以紫包菜汁 測試魷魚新鮮度

南洋初級學院二年級學生李睿璿(18歲)以紫包菜汁測試魷魚的新鮮度,獲得了材料科學類別四等獎。她有一次看到外婆做飯時用了不新鮮的魷魚,便想要想辦法測試魷魚是否新鮮。她嘗試使用紫包菜汁製成凝膠(agar gel),再配合可檢測酸鹼值的試紙用來檢測魷魚。

她說,本地天氣炎熱,不新鮮的魷魚會釋放出氨氣,她研發的試紙可通過顏色深淺測出魷魚的新鮮度。例如,將試紙放在處於室溫環境中一小時的魷魚之上,若五分鐘後試紙出現深青色,就證明魷魚不新鮮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2025 莎頓國際學院院校介紹
  • 南洋理工大學26fall提前批碩士申請即將開放
  • 中產家庭新選擇:新加坡直通世界名校「快車道」
  • 新加坡留學 打算下半年就讀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家長們看過來~
  • 新加坡國立大學VS南洋理工大學:商科與工科如何選?
  • 2025年AEIS考試報名時間公布!新加坡留學家庭必看指南
  • 新加坡本科留學申請時間線:步步為營,精準規劃
  • 新加坡2026「小一直入」第一階段註冊已開啟,國際生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意向書的直接喪失報名資格!
  • 今天開始!2026年新加坡小一入學報名!三寶媽媽教你怎麼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