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爭取超過3%增長? 專家:須推行靈活人力資源政策、不忽視中國潛能

2022-06-07

新加坡必須在國際勢頭強勁之際,推行靈活的人力資源政策來爭取超過3%的經濟增長。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新加坡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陳企業博士前天在《聯合早報》經濟講座上,以《4G時代 經濟前瞻》為題作演講時發表上述看法。

聯合早報經濟講座:《4G時代 經濟前瞻》。(李健瑋攝)

陳博士預測,在數碼化和人工智慧的推動下,在未來20年,新加坡經濟每年平均可增長3%。這個預測的前提是經濟在有些年取得高速增長,但有些年可能面對負增長。

他說:「現在經濟復甦了,可引進更多外勞,提振餐飲和建築業……國際大趨勢好的時候,政府就要放鬆政策,因為有時候會遇上經濟不景氣,使得經濟增長平均達到3%。」

有些人會認為,政府不應該不計成本地追求高經濟增長。陳博士指出,能夠取得高增長是一個機遇,如冠病疫情剛好為經濟帶來機遇。

陳博士指出,如果未來20年經濟平均每年只增長1%到2%,國人的就業選擇將減少,而貧窮階層將受到最大打擊。

他看好電動車、地理空間(geospatial)科技,以及加密貨幣等新興領域成為推動新加坡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

陳博士看好加密貨幣等新興領域成為推動新加坡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網際網路檔案照)

如果新加坡要拓展這些新興產業集群,大專學府必須培養更多擁有科技數理工程專業學位,能夠勝任白領高管職務的人才。不過,市場不等人,政府在短期內可能要允許拓展新領域的投資者引進海外人才,並鼓勵他們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形成具有群聚效應的團隊。

另一方面,新加坡不容忽視中國這個重要市場的潛能。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每降1%,將造成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下跌超過1%。此外,東協10國在2020年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此外,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在2000年,全球生產價值鏈主要圍繞著美國和德國,但約20年後,這個趨勢有所轉移,轉為以中國和德國為主軸。

然而,儘管中國的經濟崛起對東協諸國越來越重要,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經濟貿易投資乘數仍比中國大3.5倍。

在維持國際關係上,新加坡積極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接下來也能打造成為區域經濟樞紐和貿易投資橋樑。

文:陳紫筠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買黃金超10萬元要上報?亨利發布2025年百萬富翁增長榜單,新加坡1600人第六位,阿聯第一
  • Scoot酷航新增三條航線,10月起從新加坡直飛峴港、芽莊、哥打峇魯✈️未來再承包納閩巴霍和沖繩航線!
  • 新加坡13大自助餐catering!在家就可以吃上自助了
  • 黃循財喊你收 SG60 禮包!百萬銀髮族先拿 800 元!
  • ✈️🌍 新航環遊世界票只要 S$1801 起🤩 想一次玩遍亞洲、美洲、歐洲不是夢‼️
  • 新加坡家庭還有誰不知道,補貼這樣領,超市購物直接"回血"800新幣!
  • 新加坡教育環境:助力企業家的家庭與事業雙贏
  • 全球資本大遷徙!新加坡狂攬 1434 億登頂全球第二!東協或成投資界新頂流?
  • 世錦賽來襲!新加坡「水感地圖」,一秒入水享世界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