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重建局)
作者 侯佩瑜
新加坡未来50年的居住环境将会是什么样子?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经过长达一年时间向1万5000名公众寻求意见后,举办我国未来50年的长期规划检讨展览,给国人呈现我国未来的居住、工作环境、休闲娱乐好去处和出行等,将会是怎样一个景象,让大家期待感十足。
市建局指出,这些土地计划都是根据我国面对的未来趋势和挑战,以及新加坡人的期许和想法制定的。
以下是长期土地计划中的七大亮点:
1、更具包容性的市镇,组屋和私宅建在同区
市建局表示,为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市镇,政府将计划在更多的市镇和住宅区,同时建有组屋和私宅。
例如,在东海岸公园附近的碧湾(Bayshore)住宅区,将会同时建有组屋和私宅,配备完善的设施和休闲等。
而在四美,樟宜路上段地铁站附近的地区也会兴建更多组屋和设施,与现有的私宅区相结合。
据市建局的规划,滨海东、滨海南、实里达下段以及位于义顺的真查鲁(Chencharu)等地区将会建造新住宅区。
现有市镇的一些地区如三巴旺北、兀兰北和盛港西也会打造新住宅区。
(市区重建局)
2、未来组屋内部格局或能客制化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昨天受访时说:
“冠病疫情期间,许多人发现住家既是他们的工作场所,同时也是教室,是托儿所。”
虽然我国如今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疫中学习到的许多经验和教训都很有价值,比如要确保住屋具韧性。
为应对人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可预见的需求,如疫后转向混合工作模式的趋势,当局正在研究,让组屋在设计和内部格局方面,变得更灵活、能够客制化。
譬如,一些人更重视有更大空间可充作办公室;另一些人则倾向于开放式空间,希望厨房、餐厅和客厅之间少一些墙壁。
国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组屋格局的需求也可能会不同。年轻夫妻可能想要更宽敞的客厅,以便与朋友聚会,但育有年幼孩子的家庭可能更喜欢较大的儿童卧室等。
更宽敞的客厅。(市区重建局)
较大的儿童卧室。(市区重建局)
3、市中心和工业区将有更多非商业和非工业用途
为了节省用地,我国的工业区今后将尽可能采用“纵向分区”(vertical zoning)。同座建筑里,低楼层可能用于进行无污染工业活动,中间楼层是上班族共享的办公空间,高楼层则作为住房用途。
哥南亚逸(Kolam Ayer)和义顺工业区将被重新发展,注入非工业用途,如共享的办公空间,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这些年来,政府推行了白色地段和企业发展区等概念,确保土地规划方案与时俱进。企业发展区允许主要发展商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调整土地用途,让工业空间与商店和办公楼等更紧密结合。
其他有潜力的商业白色区域包括纬壹科技城、巴西班让发电站、大成、裕廊湖区和樟宜商业园区,这些区域的产业主要是生物医药、科技和电子业等。
灵活工作安排也将让办公空间需求减少。当局考虑将一些商业用地的租期缩短至15至30年,以便让我国在更短的周期内更新其土地使用,并支持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趋势。
另外,市建局也在研究如何运用科技改善工业工序,以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那么云厨房或物流配送中心等行业能够变得更清洁,能设立在离住宅区更近的地方,这将能减少通勤时间,也更方便居民使用这些服务。
政府也探讨打造更多地下库房,可用来储存货物或材料,甚至容纳自动化工业设施。地下库房可通过地下物流系统连接起来,有效地运输货物,减少路面交通。
4、五条各具特色的“保留情感廊道”
市区重建局划定五条各具特色的“保留情感廊道”(Identity Corridor),沿着为人熟知的路线或历史悠久的主干道划定,将沿途独特的景观、丰富历史或别样体验的地方串联起来。
“保留情感廊道”,这个名字是不是特别深情?
它们是:
环绕市中心的内环路线
向东西南北延伸的东部历史路线
铁道走廊路线
南部山脊及海岸路线
汤申—加冷路线
一个值得期待的项目是芽笼士乃文化区。
政府计划在如切大厦前增建一个广场、标志性拱门及脚踏车道,让芽笼士乃巴刹周围地区焕发活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